【浙江日报】山区“水经济” 喝出新滋味
发布日期:2025-08-21浏览次数:

■ 本报记者 尤建明

通讯员 包永强 刘超荣

“这里的瀑布比视频里更震撼!”近日,趁着暑期,带小孩从上海赴文成百丈漈游玩的游客董方身着侠客服,站在百丈漈观景台上,兴奋地用手机记录山水之间的壮美。

眼下,文成“百丈漈武侠大会·江湖再聚”主题活动正火热举行。炎炎夏日里,当地围绕百丈漈瀑布,打造了一场山水之间别开生面的武侠盛宴。

踏入百丈漈景区,仿佛瞬间穿越时空,进入江湖世界。黑袍侠客临水而坐,指尖拨动琴弦;江湖艺人正上演着惊险的喷火表演;“丐帮”与“华山派”的武术对决表演精彩绝伦。现场还融入了沉浸式NPC互动体验。腰佩长刀、身背镖旗的迎客镖师为游客送上特制“银票”,游客凭借“银票”,即可参与骑马、射箭、投壶、套圈等游戏,在文成山水间体验“江湖侠客”的日常乐趣。

“就像这夏日里的高温,水经济的热度也节节攀升。”文成县旅游度假区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刘茶芳介绍,半个多月以来,景区已吸引7万多名游客体验武侠。

市场兴盛背后,是文成对生态的极致坚守。2002年珊溪水库建设后,文成作为温州核心水源保护地,89.94%的县域面积被划入水源准保护区,94%的县域面积处于集雨区。当地主动拒绝100多家企业入驻,累计拒绝200多亿元工业投资,关停整治畜禽养殖场,大规模推进畜禽养殖综合整治。

坚定的守护,也换来了亮眼的数据:飞云江出境水质长期保持Ⅰ类标准,全县森林覆盖率74.6%,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常年超世界卫生组织“清新空气”标准6倍以上,成功创成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省大花园示范县,上榜全国“两山”发展百强县。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文成以水为媒,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打造绿色水经济新业态,走出一条以水生态、水文旅、水制品、水能源、水养殖为主的发展新路。在白鹭洲水经济产业园,娃哈哈智能化饮料生产基地、华润怡宝、魔饮COCO蜜等多家企业入驻。这些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30亿元,为周边居民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

文成对“大水缸”的多年守护,也有了增值效应:珊溪水库有机包头鱼,成了当地的金名片。通过保水渔业工程,珊溪水库渔业年产达300吨,并辐射温州多地开设特许门店,实现品牌化转型。文成县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到2027年文成渔业综合产值超1亿元,渔业种苗年繁育量超6亿尾。

走进文成珊溪镇雅坪村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绿油油的稻田里不时有红色的稻花鱼游动、觅食。雅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副社长程启强敲敲木棍,一大群稻花鱼闻声冒出水面等待喂食。充分挖掘好山好水资源优势,当地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鱼能摄取田间的虫子和稻花,鱼粪作肥又减少化肥农药,形成了和谐农田生态。

程启强介绍,得益于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温州分所专家指导,养殖难题都可及时解决。目前,村里87亩稻田投放7000尾田鱼,按目前长势估算产量达7000斤,以每斤20元批发,稻米丰收之外还可增收超10万元。“我们这些泥腿子,在田里上班每天也有200元工资。”村民林德妙对这份家门口的工作很是满意。

如今,尝到了甜头的山村群众,正尝试稻虾、稻鱼、稻鳖、稻螺等多元稻渔种养模式。一亩稻田、百斤鱼虾、千斤粮食、万元增收……这条山水新路,也让外出务工的群众看到了希望。文成黄坦镇依仁村民叶新亮等人辞掉外地工作,一头扎进家乡田地里,不断发掘这方水土的活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