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309号提案的答复函
时间:2025-06-23 16:07:30 浏览次数: 来源:温州市生态环境局 字号:[ ]

葛利云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期间所提的《关于加快数字化在强化生态环境与应急管理联动机制中应用的提案》(政协提案309号)收悉,经与各会办单位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我局对您关于加快数字化在强化生态环境与应急联动机制中应用的提案表示赞同。提案中指出的信息孤岛问题、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效率低、数字化技术应用不足等问题,针对性强,对我市进一步做好生态环境领域应急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关于您提出的第一条建议

(一)环境监测模块方面。近年来,我局坚持数字赋能,提升生态环保协同治理能力,实现信息系统从实用性业务、集成化综合信息向跨部门业务协同场景跨越。空气质量数据、水环境质量数据等监测数据均已归集在美丽温州“云管家”平台。水、气、声、固废等生态环境要素,以温州生态环境质量目标提升和环境污染问题发现为导向,通过多场景应用,使监管部门协同联动,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形成闭环管理。全市环境质量态势基本实现“一屏总览”、“一网感知”。

(二)应急资源管理和灾害预警模块方面。温州市应急管理局通过搭建多源数据融合平台、建立应急预案智能匹配模型,力争实现复合型突发事件的一体化响应,推动形成“风险同防、隐患共治、救援联动”的协同治理新格局。通过构建应急资源管理和灾害预警模块,实现事故风险预测和处置资源调度功能。通过该平台实现各部门实时数据共享与整合,统一指挥、快速响应,解决数据孤岛问题,全面提升应急协同效率。我局创设标准、平台、数据、应用、硬件、运维“六位一体化”模式,按照“市级统建、县级创新”协同建成温州市“智慧应急一张图”云平台,形成全省领先的应急管理大数据治理体系。

(三)数据共享与整合层面。经与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应急管理局沟通,各单位均表示将高度重视数据开放共享工作,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积极响应相关平台系统数据共享需求。相关可共享的公共安全相关的数据已通过市数据局的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IRS)进行统一编目、统一对外共享。

二、关于您提出的第二条建议

(一)在环境监测领域。近年来,我局大力推进水、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建设,当前已完成全市11个工业园区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建设并联网,对工业园区开展SO2、NO2、PM10、PM2.5、CO、O3等环境质量要素全天候动态监测;当前已完成全市58个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并联网,对河流流域开展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环境质量要素全天候动态监测。并在龙港市启动“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体系“人工智能+X”场景试点,目前已基本完成30套环境空气质量微型监测站、1套大气颗粒物激光雷达探测器、3套小型水站、5套网格化微型水站、3套浮标站以及3套无人机4机巢的安装调试,形成“分层覆盖、精准适配”的全域感知网络,针对生态环境领域“溯源难、响应慢、协同弱”痛点,应用大语言模型能力,通过AI算法实现污染溯源与扩散推演,建立多智能体协同的动态感知与自动协同处置体系。同时,我局已开始谋划人工智能环境监测实验室建设,对标生态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的要求,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等技术与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相结合,打造智慧化、全自动运作的水质保存、检测、分析、管理系统。

(二)在应急管理领域。市应急管理局深入贯彻省应急厅《“AI+应急管理”建设方案》部署。《方案》中“AI+监测预警”项目围绕数字孪生技术深度应用,以危险化学品、矿山等高危场所为核心场景,加速推进“AI+监测预警”项目建设。通过部署浓度、温度、压力、液位等多维物联感知终端,集成智能视觉分析与DeepSeek+通用CV大模型,构建全域覆盖的智能感知基座,同步融合数字孪生、边缘计算技术打造虚拟应急场景模拟系统,形成“态势感知-风险评估-超前预警-闭环处置”全链条预警中枢。并在危化品全生命周期、工业企业安全在线应用场景实现落地,动态生成智能诊断报告;此外该项目研发的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和智能化调度算法,通过建立分类分级风险预警数据库,实现灾害预警精准度提升与救援资源优化配置。该体系可向城市运行等领域延伸拓展,形成可复制的数字应急管理样板,为灾害预警、应急演练及资源调度提供全流程技术支撑。该项目目前由省应急管理厅牵头在杭州等区域试点运行,11月底发布后将全省全面推广使用。

(三)在公众环境与应急信息互动方面。我局将配合市应急管理局依托浙江省“民呼我应”一体化平台,创设“互动交流”政务专区,集成环境污染、安全生产举报、信息查询、领导信箱等八大功能模块,构建“诉求收集-分类处置-办理公开-评价反馈”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推动形成“人人都是安全监督员”的社会共治格局,有效拓宽了社会监督渠道。

三、 关于您提出的第三条建议

针对生态环境与应急管理数字化联动机制,我局将联合市应急局完善现有平台应用框架,在模块功能、数据共享、场景联动上进行深度配合。我局与市应急管理现有部分平台应用集成在省级层面,将力争在政策支持、资金投入方面寻求上级联动支持;另外在人才培养、公众宣传方面谋划生态环境与应急管理方面的有效举措,增强社会认知度和支持度。

下一步,我局将与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强化生态环境与应急管理联动机制,共同助力提升温州市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应急管理领域综合能力。一是进一步加强部门间应急工作协作,推进生态环境与应急管理的数据、能力共享。二是紧跟信息技术发展,加快人工智能在生态环境中的建设,探索物联网感知、数据挖掘、数字孪生、边缘计算等技术在环境应急领域的深度应用。三是保持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从人才培养、科研支持、公众参与等方面,共同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应急管理。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关注与支持。



                                                                                                                                               温州市生态环境局

                                                                                                                                                  2025年5月26日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