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日报】翩跹飞鸟与人间烟火的共生之道
时间:2025-05-06 10:58:34 浏览次数: 来源:温州市生态环境局 字号:[ ]

本报记者 叶凝碧 黄荣杰 林岳

俯瞰浙江南部瓯江入海口北侧,形似葫芦的乐清湾南北狭长,其西岸与乐清市相接,湾口可见洞头区各岛屿点缀其间。

浙江三大湾之一的乐清湾,被称为“金色海湾”,其中温州段海湾面积为220.46平方千米。这里不仅是难得的天然良湾,还是国内外罕见的“海上牧场”、中国重要海水养殖基地之一,海涂广阔膏腴,盛产各种鱼、虾、贝、蟹类,丰富的饵料生物深受黑嘴鸥、反嘴鹬、黑腹滨鹬、西伯利亚银鸥等候鸟眷顾。

镜头拉近,从乐清市蒲岐镇烟墩山麓一直延伸入乐清湾,临海而枕的蒲岐滩涂晨雾弥漫,清灵鸟鸣萦绕耳畔。近日多雨水,观鸟人罗柳富却偏爱在细雨婆娑中拍摄鸟儿,将鸟、海湾、大自然交融于烟雨画面。

“越是天然的地方,越能吸引鸟。”追随着滩涂里四处觅食的鸻鹬类候鸟,罗柳富时不时移动镜头,定格下一个个灵动身影,“乐清湾‘吃’的多,它们愿意来,前两天我还拍到成百上千只黑尾鸥、红嘴鸥,‘鸟浪’可壮观了。”

救鸟,一件稀松平常的小事

“你们有剪刀吗?”刚打完招呼,罗柳富就问出个奇怪的问题,随即解释,“滩涂里有只红脚鹬被养殖塘的防护网缠住了,徒手拉不断网。”

眼前是一丘丘围塘,并不密集地分布着一些防护网,其中一处悬着只不停扑腾的红脚鹬,双翅被网缠得不能动。“鸟”如其名,它生得小巧玲珑,不同于身上的褐色纵纹、黑白细斑,一双亮橙红色“大长腿”分外显眼,像是脚蹬红靴的鸟界“超模”。

“挣扎久了,网会越缠越紧,伤到骨头,我们快点。”罗柳富利落地换上雨靴,踩着泥泞的滩涂缓缓靠近。他先不碰鸟,而是熟练地把防护网的支撑杆移了下位置,紧绷的网立刻松垮下来,让红脚鹬悬空的脚丫终于触碰到下方海水,原本扑腾的身子安静下来。

像是知道有人来解救,当罗柳富用指甲钳小心地剪开网绳时,一向机警胆小的红脚鹬竟一动不动,任由对方将它捧下来,细羽簌簌抖动。当罗柳富将鸟儿抛向空中放飞时,它却不能如愿飞翔,猛然摔在泥滩上。

“缠太久了,翅膀要恢复一会儿才能飞。”罗柳富仔细观察,将红脚鹬轻放到岩石堆里。

“上次我也在这里救过一只猫头鹰,村民撑着船带我们进去。”一旁,乐清市金太阳野生动物救助中心负责人胡金济接过话茬。

“是啊,村民都挺热心的,看到鸟遇困了都会救。”谈话间,罗柳富脚边的红脚鹬终于动了,长腿轻巧一跃就进了滩涂,透着股劫后余生的喜悦情绪。

一段小插曲,让罗柳富和胡金济回想起了不少关于人鸟共生的所见所闻——蒲岐镇娄岙村村民晒鱼干时,不会特意赶走飞来啄食的鸟儿;蛏苗养殖塘里每个防护网间隔较宽,给鸟儿留足自由觅食的空间;看到有人非法捕鸟,村民会冲上去制止……发生在蒲岐镇的故事像在诉说:救鸟,不过是件稀松平常的小事。

“老百姓靠海吃海,靠这块‘田’养家糊口,鸟儿何尝不是靠‘田’吃饭。在这一点上,人和鸟是有所对立的。但我们也明显感觉到大家护鸟意识增强了,鸟类也开始习惯人类存在的复杂环境,二者关系越来越融洽。”胡金济指着前方的防护网说,“以前的网眼很细密,现在变大了,村民在防鸟的同时也不想伤鸟。”

护湾,跨越纬度的生态奇迹

沿着蒲岐滩涂一路向南,位于乐清湾口的清和公园亦是鸟的天堂,其湖心藏着一座600平方米的“鸟岛”。驻足远望,数百只鹭鸟时而掠过水面,时而盘旋云端,宛若一场灵动的自然交响乐。

“因为环境舒适,最近飞来了一只白眉姬鹟,白色眉纹,腹腰部是鲜黄色,特别漂亮。”穿过公园蜿蜒廊道向里,罗柳富在虬枝错节间寻到了这只“网红鸟”。

乐清湾作为鸟类栖息的主要场所和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拥有大量底栖藻类,是养殖蚶、蛏、牡蛎等三大贝类及海带、紫菜等藻类的理想场所,也是鸟类喜爱的“自助餐厅”。

丰饶背后,有一群“海上卫士”常年守护——从乐清湾南部的胜利塘公园到乐清湾北部的西门岛海域,大片大片的红树林在潮间带筑起了一座“海上长城”。

这是一场跨越纬度的生态奇迹。

为了抵御台风,1957年,位于北纬28°的西门岛,最早开始引种红树林。岛上渔民试着从福建引入秋茄胚轴,由此改写了我国红树林生长的地理北界。如今,这抹绿色还在向海挺进:到去年底,乐清湾乐清侧共营造红树林232公顷,碳储量已达2.1万吨。

生态底色愈发绚丽,延绵滩涂复现丰茂,这封由大自然精心编写的邀请函,召唤着鸟儿赴约栖居。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最新监测数据显示,鸟类由修复前的7目16科22种增至11目28科56种;新记录到水鸟19种,包括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白腰杓鹬和大滨鹬,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

“生态环境好了,来这里的鸟越来越多,但也带来了‘幸福的烦恼’,夜里两三点起床去救鸟是常态。”胡金济展示了一组数据:去年,乐清市金太阳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出动252次,救回273只野生动物,其中九成是鸟类。

人、鸟、海的和谐,也在渔民生计中悄然生长蔓延。在清江北岸,3.25公里生态岸线重焕生机。当地探索出的“立体种植”模式,对原本杂乱无章的养殖塘进行科学优化,在塘埂种植红树林,在围塘养殖水产品,形成错落有致的景观,让生态与养殖两不误。

承载着生命脉动的海洋,于近日传来振奋人心的佳音——4月27日,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首次审议。这将是继民法典后,我国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其中,生态保护编草案既体现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辩证统一,又尊重了不同生态要素的各自特点:对森林、草原、湿地、海洋、海岛、江河湖泊、荒漠等生态系统,应当强调充分保护;对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及其他自然资源,应当明确统筹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以最大限度发挥自然资源的价值。

潮起潮落间,海水轻抚过乐清湾的红树林,泛起银白浪沫,仿若碧海与蓝天缠绵的诗行,倾诉着翩跹飞鸟与人间烟火的共生之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