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日报】龙湾宁村有条小河 三天两头发黑发臭 | ||||
|
||||
本报记者 杜一川 “虽然我家门前是一条断头河,但也不能这么脏吧!”近日,龙湾的徐先生向“党报热线”反映,自家门前的小河三天两头臭气熏天,从徐先生发来的图片显示,河水几乎成了墨绿色,河面漂浮着油渍和黑色的漂浮物,如同一条“阴沟”。徐先生表示,虽然街道方面也来治理过几次,但每次都治标不治本,没过几天就又发臭了。 村民拍下照片 河面满是油渍和黑色漂浮物 徐先生口中的这条小河,位于龙湾区海滨街道宁村,从卫星地图上看,整个宁村被瓯江支流包围成了一个四方形。宁村历史悠久,是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的古所城,城呈四方形,有东西南北四门,四周有城河,从机场大道的宁城西路口进入,便会看到“中华姓氏第一村”的牌坊。 3月15日上午,记者驱车来到宁村,在该村的宁城街37弄,记者见到了这条小河。 这条小河连通村外河道,仅五六米宽。此时河水呈深绿色,河面上的黑色漂浮物与油渍已不见踪影。据徐先生介绍,几天前他拍下河道又脏又臭的照片后,也向村里反映了,这两天街道里就来人对河道进行了处理。 在徐先生的指引下,记者看到河道内有条红色的水管,河道尽头还有一座小水坝,水坝内侧有些泥土,从泥土颜色上看,像是刚堆放在此处不久。 徐先生告诉记者,自从前几天他向村里反映这事儿后,就有人来给河道清淤,那条红色水管是向河道内排放清水用的,所以今天看起来没有这么脏。 “但这些做法并不能治本,过几天这里肯定又会脏起来的。”徐先生笃定地说。 相关部门曾多次治理 村民表示“治标不治本” 据徐先生回忆,之前这条小河水质还是不错的,而且经常有鱼游动,这对于钓鱼爱好者徐先生来说,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但近几年,河道的水质却越来越差。“水质差了以后,鱼都不来了。”徐先生摇着头说。 为何水质会越来越差?在徐先生看来,是村里的污水管网出了问题。 据徐先生介绍,村里的污水管网改造十多年前就完成了,但大约在2021年,污水管网出现问题,由于该河道地势较低,污水渗漏后就流进了河道,导致河水越来越脏。“后来街道请了一支施工队,对污水管网进行修补改造,但没过多久又出现了渗漏。”徐先生表示,由于渗漏点一直没找到,街道便在河道的尽头建了一个小水坝,阻挡污水流入河道,但后来下了一场大雨,水坝出现缺口。 “前阵子,街道又派人运了些土过来,将污水口掩埋,但我觉得,如果污水渗漏点找不到的话,这些补救措施就是治标不治本。”徐先生说。 采访期间,一名村民对记者说:“我们也没指望将这条小河治理得清澈见底,但总不能三天两头就发黑发臭。”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在《龙湾区未来乡村建设布局规划暨五年行动计划》中,宁村被定位为百姓宁村未来乡村,将致力发展姓氏夜游文旅产业,并先后被评为“全国敬老模范村”“省级科普村”“市级特色文化村”等。 那么,村民反映的河水脏臭问题将如何解决?本报将持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