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五美”新温州亮出绿色发展成绩单
时间:2024-01-22 15:52:26 浏览次数: 来源:温州市生态环境局 字号:[ ]

◆徐婷婷 钱慧慧

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一张张闪亮的“国字号金名片”,逐步奠定每一个浙江温州人的生态自信。

从试点先行到全面铺开,集自然美、经济美、城乡美、生活美、人文美为一体的“五美”新温州,正以崭新的面孔亮相。而这,得益于近年来温州全方位、矩阵式发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根基不断夯实。

2017年至今,全市累计建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两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4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11个,县(市、区)省级以上示范区创成比例为91.7%,提前两年并超额完成“十四五”创建目标任务。

开启生态整治,全域构建绿色空间

多年前,温州的“母亲河”温瑞塘河成黑臭河,一直是温州人心里的痛。再加上电镀、制革、制鞋等高污染粗放式手工作坊密集分布,温州全域的生态环境空间被急剧挤压。因此,温州开启了跨越十余年的生态环境整治,成为全市绿色空间矩阵构建的基石。

一方面,自然空间生态建设紧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算“子孙账”到破题城市发展“新价值”,温州全域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另一方面,工业空间是生态环境破坏之源,控制源头污染成为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性循环。

以乐清为例,50.44%的林草覆盖率,让其创成省级森林城市,带动生态景致成经济愿景。乐清围绕雁荡山重振雄风,着眼大荆片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积极联动建设和美乡村、未来乡村,精心打造农文旅融合项目,以“小”石斛带动“大”产业,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近日,乐清“一棵仙草”带动“一方共富”获评省级乡村振兴最佳实践案例。

生态经济的优势空间转化由陆至海,平阳县铺展山海蓝图。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不仅建立“三级”立体管护机制,引领美丽海湾长效管控,“现在,南麂岛渔业从‘捕’转‘养’,这里的大黄鱼长期逆流游动,成为会健身的‘顶流鱼’。”温州永丰南麂海洋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永丰说。

比较特殊的是,平阳县既是自然生态区,又是工业集聚区。20世纪90年代平阳县制革作坊加工环节产生大量有机污染。如今,平阳县针对21类重点污染行业1579家企业进行“大洗牌”,打造六大专业园区,让制革行业实现了从“中国皮都”到“宠物小镇”的华丽转身。

无独有偶,作为东南沿海的苍南县,既是厚植红树林的鱼鸟栖息圣地,又是电镀污染向新能源电力转型的前沿阵地。

在自然空间建设方面,苍南积极推进沿浦湾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厚植沿海生态蓝图。截至目前,工程共修复红树林宜林生境45公顷、种植红树林350亩,且沿浦湾红树林总面积已达1558.25亩,不断擦亮“中国北缘最大的海湾红树林生态湿地”金名片。

在工业空间转型方面,苍南锚定“全国清洁能源示范地”,构建抽水蓄能、新型储能、整县光伏等“多能并进”的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并借力核电产业助推苍南绿能小镇扬帆起航。目前,苍南1号、4号海上风电项目已并网80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27亿千瓦时,约占苍南全年用电量的61%。

此外,温州“拥江发展”新一极,“环山攀登”新高峰的瓯海区积极溯源水土整治,通过开展专项整治,取缔615家废旧塑料洗涤加工厂、263家机械造纸加工坊,拆除2126个腌塘;渣土循环利用项目投资超1.4亿元,每年可资源化利用建筑渣土85万立方米,生产1.2亿块免烧砖(折标砖)及70万立方米再生路基填料。

以空间换时间,让经济长足发展

长久以来,温州全域以空间换时间,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并持续发力生物多样性保护,从濒危物种到共存生命,让“时间就是生命”的概念在温州续写新意。

2023年7月,平阳南麂列岛迎来了一只中华凤头燕鸥小宝宝,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一物种全球仅有200余只,一度被称作“神话之鸟”。事实上,在平阳县,还有更多生物多样性的回归时刻。近年来,平阳县开展全域十二大类全类群生物多样性系统调查,首次记录到小灵猫、黄腹角雉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海洋生物方面,平阳县建成了“南麂大数据管理平台”和南麂海洋科研中心,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宝库。

苍南县则是走出了一条“蓝碳”之路。以沿浦湾红树林碳吸收监测为数据源头,逆推碳排放数值边界,进而有效管控渔业碳排指标,进军金融碳汇领域,有力推动了生态环境“碳排市场”的形成。

2022年9月30日,苍南县沿浦镇完成首笔渔业碳汇交易,截至目前,苍南县已达成11项渔业碳汇交易成果,累计交易碳汇量2.6万吨,实现碳交易金额41万元,并以此打造出海洋碳汇发展的“浙江样板”。

当下的温州,正以生态时间换取经济的长足发展,更进一步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苍南县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构建“红树林种植—生态养殖耦合”共存模式,为当地村集体增收近1400万元。平阳县一手托稳湖屿稻虾共养模式,创成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一手推动南麂岛旅游产业生态,5年来,累计上岛游客35万人(次),旅游收入8.5亿元;瓯海山根村依托大罗山、塘河丰富的自然资源,从空心村变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旅游综合体……

从空间到时间,温州全域经历了壮士断腕、稳步精进、创新发展。面向今后5年,温州将以美丽中国建设重要时期的前沿阵地为高度,以绿水青山强村富民,带动“千万工程”,延伸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围绕城市发展“绿心”,深化城市湿地屏障建设,造梦宜居宜业未来家园。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