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晚报】“鸟类稀客”来温做客 “鸟界国宝”组团现身 | ||||
|
||||
温州地处东海之滨,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节点。“一行白鹭上青天”“落霞与孤鹜齐飞”……候鸟迁徙季,这些诗画中的场景在我市一些湿地及水域频频上演。除了白鹭、夜鹭、青脚鹬等湿地鸟类“常客”外,从2023年10月始,温州还陆续迎来了“鸟类稀客”红胸黑雁、黑海番鸭、“鸟中大熊猫”中华秋沙鸭以及“鸟界国宝”东方白鹳。□晚报记者 陈怡 方明和供图 “鸟界国宝”组团现身 “秋冬季是候鸟南迁的季节,现在算鸟类迁徙的稳定期,在温州过冬的冬候鸟,如中华秋沙鸭、白额雁、鸳鸯基本都到了,黄胸鹀、阔嘴鹬等过路的旅鸟已经离开。”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也是最佳观鸟季,在温州湾(永强围垦)、乐清湾(胜利塘)、龙港滨海湿地、瑞安桐溪等可观赏到特色鸟种。 因不断发现珍稀鸟类,这两年,龙港滨海湿地热度直线飙升,成为温州热门鸟瞰地之一。2023年10月12日,鸟类爱好者叶虎就在龙港市滨海湿地用镜头“捕捉”到了红胸黑雁。红胸黑雁为典型的北极海洋鸟类,在我国极为罕见,这是首次在浙江被发现和记录。 温州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秘书长方明和告诉记者,当时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鸟类爱好者来龙港滨海湿地“打卡”。日前,方明和在龙港滨海湿地拍到的5只“鸟中熊猫”东方白鹳,也是叶虎首先发现的。 据了解,东方白鹳属于大型涉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大熊猫同等级别,有“鸟界国宝”之称,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级别物种。 温州全市野生鸟类达500余种,约占全国鸟类总数的33%,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2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93种。其中水鸟约170种,是名副其实的“鸟类天堂”。每年在这里能记录到的迁徙及越冬水鸟有100多种,十多万只,其中不乏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鸟类。 “明星鸟”数量创新高 为加强温州重点保护水鸟的保护工作,2023年10月,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启动了“浙南沿海国家级重点保护水鸟种群调查和监测项目”。 “目前为止,监测到的越冬珍稀鸟类不少刷新纪录,红胸黑雁是浙江省鸟类新纪录,2022年卷羽鹈鹕记录到43只,今年记录到了81只,是近年来数量最多的纪录。”相关负责人介绍,已连续8年现身永嘉楠溪江过冬的中华秋沙鸭,从2022年的3只增加到4只。2023年秋季记录到近200只黄胸鹀,是温州近年来黄胸鹀种群数量较多的记录。 2023年11月26日,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野生动物保护技术“外援”——温州大学张永普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在温州湾瓯飞围垦区开展浙南沿海迁徙通道候鸟资源的调查监测时,拍摄到2只“新客”——黑海番鸭,经确定为浙江省首次记录。据悉,黑海番鸭,又称美洲海番鸭,隶属于雁形目鸭科,为矮胖型深色海鸭,是一种潜水鸭。黑海番鸭分布于北半球较冷地区,在我国境内属于罕见的迷鸟,仅在重庆、江苏、上海、福建等地偶有记录。 张永普教授说:“当时,编号为2号大塘里有上千只由凤头潜鸭和红头潜鸭组成的混合鸭群,其中有2只野鸭脸颊很白,一前一后快速游动。大家此前从来没见过这种鸭子,正准备拍摄时,转眼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后辗转2个多小时,才捕捉到它们的倩影。” 2023年12月26日,张永普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在温州湾瓯飞围垦区,记录到的81只卷羽鹈鹕,数量已达卷羽鹈鹕东亚种群全球总数的60%以上。张永普介绍,卷羽鹈鹕为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国内外受到极高的关注,尤其是在我国东南部越冬的卷羽鹈鹕东亚种群。 截至目前,张永普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在乐清湾、温州湾、鳌江口等地鸟类迁徙通道记录到国家级重点保护水鸟20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种,为卷羽鹈鹕、白头鹤、黄嘴白鹭、黑脸琵鹭、黑嘴鸥、遗鸥、中华秋沙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3种,如小天鹅、白额雁、小白额雁、红胸黑雁、白琵鹭、白腰杓鹬、半蹼鹬、大杓鹬、翻石鹬、阔嘴鹬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