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日报】生态宜居,如何从“标配”走向“高配”?
时间:2024-01-22 14:51:13 浏览次数: 来源:温州市生态环境局 字号:[ ]

本报记者 孙余丹

在日前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上,温州作为国家园林城市参展。开园当日,“温州园”凭借“千年商港、幸福温州”独特的山水诗情吸引八方来客。作为我国园林行业层次最高、规模最大、最有代表性和国际影响力的展会,眼下,温州也正在全力申办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

园林城市,代表着人居生态环境清新舒适、城市安全宜居。解锁温州的“城市密码”,蓝天碧水净土、宜居宜业宜游,让幸福生活照进现实。

如今,“强城行动”对城市生态宜居提出了新要求。生态宜居如何实现从有到优,从优到强?在“强城有我、共赴未来”问计于民活动中,广大市民积极描摹心中的理想城,围绕如何以绿水青山为底色、更新城市精细化管理、打造优美的人居环境而献计献策。满屏献计的背后,涌动着市民满满的期待和满满的热爱。

话题聚焦

温州的“绿”和温州的城

青山绿水,相映成画,绘就温润之州的绿色本底。

生活在温州的市民,处处能感受到城市中不断提升的“含绿量”——当千年龙舟与亚运激情美丽邂逅,“水清、岸绿、流畅、景美”的河湖生态环境加速形成。遍布大街小巷的公园绿地,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美好触手可及。低碳出行,让蓝天白云成为城市“标配”和“常态”。

生态环境如何高水平保护?绿色经济如何高质量发展?城乡人居如何实现高品质生活?为更好地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报告提出,要推动环境大提升,以“绣花功夫”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持续深化“五水共治”、城乡道路环境整治,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际湿地城市。

问计于民

高品质生态宜居城市如何建?

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在于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因此,以人为本,从人的视角和需求出发进行规划建设是打造高品质生态宜居城市的内在要求。

高品质生态宜居城市,如何让人民更有感?对此,市生态环境局鹿城分局执法七队队长李炎伦认为,生态宜居城市应该是绿色低碳、数字智慧和安全稳定的。他建议通过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模式,提高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协调性,助力绿色生活。一方面,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全域“未来社区”建设,全力推动“大建大美”向“全域美”拓展,向“精建精美”提升。再者,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动生活方式转型。比如新能源交通工具的普及和推广,引导人们进一步践行“绿色出行”;又比如垃圾分类智能化设备的落地应用,助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

“我心目中的宜居城市,要宜生活更要宜发展。”温州金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营销副总黄莉莉,更多的思考是产业如何绿色转型、城市如何绿色发展。她认为要守住“绿水青山”发展“金山银山”,要以规划先行和政策引导推动企业主体有序地、持续地进行设备和工艺智能化改造,促进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升级。“通过市场化机制促进人才、资本、技术、知识等各类要素向绿色产业集聚,全面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温州市绿文环保公益中心书记刘彭,一直身体力行地从事生态文明意识普及推广工作。他理想中的生态宜居城市,是居民对生态环境普遍有较高的认可度和满意度,而且每个人要能积极参与到“五水共治”、垃圾分类等志愿服务中来,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

问计专家

重塑城市生态空间,持续释放“绿色福利”

“近年来,温州市在城市发展中,不断提升生态绿色基底,进一步助推城市环境品位和人居环境品质双提升,持续擦亮‘千年商港、幸福温州’的底色。”在温州市园林绿化管理中心综合管理处处长金平看来,“强城行动”提出推动环境大提升、塑造城市新颜值,关键要做好提指标、优结构、强管养和显特色四大生态篇章,让市民在大美温州尽享“绿色福利”。

一是多维补绿提指标,对标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关键指标,补足生态短板,不断推进园林绿化增量和林荫路、生态廊道建设,力争在强城行动中能摘得“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名片。结合绿化美化示范路、林荫路等创建,提高道路建设的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串珠成链形成规模化的城市生态绿廊空间。“让市民在行走中真切感受到‘一路有树,有树有荫,绿荫繁花’的城市美景。”

二是线面织补优结构,全面开展市域绿道网织补贯通工程,使绿道成网成片;高标准、高质量、高品质推进公园体系建设,不断健全完善“生态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四级公园体系,真正把“温州建在公园中”。金平建议,要充分利用零散地块、道路两旁通过见缝插绿、拆墙透绿打造“口袋公园”,盘活城市空间,构建布局更均衡、结构更科学、通达性更便民的全市生态体系。

三是提质增彩显特色,持续有机更新老旧公园绿地,通过增加配套设施、功能化改造、增彩增花和本土文化的植入等措施,在赋予老旧公园和防护绿地更多活力、发挥更大生态效益的同时可以更好凸显温州本土地域特色。

四是科规数智强管养,一方面,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科学编制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从源头上巩固保护生态绿地现有成果,从规划管控层面刚性保障生态绿色空间未来的合理增量。另一方面,运用现代数字化智能化科技手段,进行城市绿化的养护管理,为巩固保护生态资源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和支撑。

市民期待

公园和城市共融共生

市民陈先生:今后我们的城市要实现“公园中长着城市,城市本身就是个公园”。更加注重城市公园的“魅力度”,通过打造具有极强魅力度的“公园城市”来赢得人才,兑现城市的经济价值。

市民何先生:加快一体化进程、优化空间布局,提高城市化的质量,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打造一个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城区。把握机遇,温州完全有潜力在新时代的潮流中重新崭露头角,为区域乃至全国的发展贡献新的动能。

市民周女士:建议在城市中考虑引入更多绿色的元素。如在温州的大街小巷,在屋顶、墙壁、街头绿地等多处增加绿植。更加注重公共设施的建设,在公园内增加一些有趣的设施,比如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等,让人们在休闲的时候也能享受到乐趣。

第五期预告:

如何擦亮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的金名片?

请你为“文化温州建设”提建议

赓续千年文脉,推进文化温州发展。5000年前,瓯地先民择水而居,经过时代的演变,最初居海中的“瓯”,一步步发展成了如今的大都市。今年,是温州建城2215年和建郡1700年,千年文脉与城市现代文明如何相得益彰、美美与共?“强城有我、共赴未来”问计于民活动第五期话题将聚焦:彰显城市特色文化。

以下问题请您给出建议,也可说说期待或举例。

1.您眼中的文化大市有哪些特点和气质?

2.千年文脉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您有哪些建议?

3.在赓续千年文脉基础上如何更好推进城市建设发展?

4.您期待哪些文化惠民活动?

5.如有其他金点子,欢迎留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