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日报】打造近悦远来最美山城
时间:2023-09-12 12:19:17 浏览次数: 来源:温州市生态环境局 字号:[ ]

本报记者 包蓉蓉

夏日山村静,入目皆风景。

白天,沿着山间的林荫小道,溯流而上,在满目葱茏中,去村里的“蝴蝶谷”上班,与缤纷的蝴蝶为伴;晚饭后,在村口的晚风中散步、聊天,或打理自家宅院一楼的民宿……泰顺县罗阳镇大溪源村村民黄维钱的幸福日常,是我省“千万工程”打造的一幅村美人和共富的生动图景。

罗阳镇是泰顺县城,位于泰顺县西部。2011年,随着下洪、洲岭、南院、岭北、仙稔、碑排6个乡并入罗阳,罗阳镇域面积进一步扩大。目前,罗阳镇辖11个城市社区、59个行政村。

20年来,在“千万工程”引领下,罗阳镇进一步盘活乡村的“有”,让每个村庄具有造血功能并凸显出真正的价值,让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现城乡联动,“城乡一体”的奔赴之路越跑越畅。

去年,罗阳镇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50455元、24716元;今年,该镇获评全县首个省级现代商贸特色镇;全镇41个村斩获省市荣誉,乡村发展活力后劲十足……

今年,该镇紧紧围绕“项目服务提升年”“城乡环境提升年”“基层基础提升年”三大行动,深入实施“产业崛起、城乡共美、项目攻坚、民生提档、治理增效”五大行动,加快打造“近悦远来”的最美山城,让万千群众在家门口找到向往的生活。

城乡环境大提升 绘就生态蝶变美丽新画卷

黄维钱所居住的大溪源村,隶属下洪社区,位于重峦叠嶂的峡谷地带,一条大溪源穿村而过,古色古香的村居散落在溪畔。石桥下溪水清澈,构成“小桥流水人家”的山乡风韵。

“以前,村里溪流污浊,两侧杂草丛生,河床狭窄。”下洪社区书记夏美欢说,在“千万工程”春风吹拂下,村里开启了全域环境整治。尤其是2016年,对水尾湖进行改造,随后在大溪源两岸清理杂草,修复矴步堤坝,修建拦水坝、游步道等。并根据山乡村落的原有风貌,由政府和村民按一定比例出资,修旧如旧呵护民房,焕活古村肌理,同时,引导村民种植各类花卉,村庄在不断改换着容颜。

随着村居环境提升、生态保护取得成效,国家3A级旅游景区、省级湿地公园、省级美丽乡村宜居示范村等荣誉称号纷至沓来,花鸟虫鱼也“闻香而来”。2019年,泰顺县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与村里合作,开发文旅项目蝴蝶谷。如今,蝶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斑喙凤蝶等200多个品种的蝴蝶在大溪源村成功繁育。缤纷的蝴蝶,与原生态的溪流、夹岸桃花交相辉映,大溪源村成为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

小小蝴蝶让大溪源“破茧化蝶”,吃上了“生态饭”。现在,蝴蝶谷项目不仅解决了村里大部分劳动力就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还带来游客餐饮、农产品采摘、土特产销售等持续火热,为村民带来可观收入。“今年以来,仅研学团队就接待了三十多批,为村里带来130多万元的收入。”夏美欢介绍,村里通达的道路、优美的环境和蓬勃的新业态,正在吸引越来越多过去走出“大山”的年轻人“归巢”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在距离大溪源村三十公里的岭北社区村尾村,村内有古道、古树、古村落、古民俗、古廊桥,被称为“浙南小九寨沟”。近年来,村里开展“微改造、精提升”行动,环境变美,设施不断完备,实现空心村到网红村的华丽转身。村集体经济随之壮大,村民也变富了。找到万千村庄的差异化发展之路,各美其美,大溪源村和村尾村,成为了罗阳镇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的缩影。

据介绍,近年来,罗阳镇不断提速城外村居环境建设,扫尾完工五岗、下稔阳等五美融合村,高标建成“古韵逸境”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带;“趣村岭北”未来乡村入选省级样板,洲滨、仙居、上舟垟等41个村斩获省市荣誉。同时,该镇运用“旧城改造、全国文明城市、4A级景区城”三大载体,完成城建投资27亿元,建成投用项目32个,持续加码城镇建设。并通过持续优化交通布局,高标建成58省道至上察溪等“四好农村路”等,让“城乡一体”的奔赴之路越跑越畅。

此外,该镇还以空前力度打响生态保卫战,顺利推进珊溪库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100%整治南院石材厂,全面完成5.5万亩松材线虫病除治,精细实施24公里背街小巷雨污管网改造,全速推进下洪等7个城乡给排水设施项目。

环境提升之时,罗阳镇没有把农村变城镇,而是在体现乡村风貌、注重乡土味道的前提下,统筹城乡发展。这个遵循,也是20年来我省实施“千万工程”的重要原则。

今年,罗阳镇继续坚持“千万工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科学方法,立足各村的具体情况,实行“一社区一主题、一村居一特色”,改造提升仙稔等9大社区的给排水设施,建设完成叶山桥至五斗等4条“四好农村路”,提速实施“趣村岭北”未来乡村项目,联动提升城乡一体水平;全域推进城乡环境提升行动,抓实用好“和美乡村、两最评选”等关键抓手,全方位提升上舟垟等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打造一批具有罗阳特色的和美乡村样板。

项目服务大提升 翻开产业腾飞发展新篇章

不管是夏天的土豆片,还是下一季的金丝皇菊,以前,村民都得挑着担子到城里卖;如今,不仅城里的公司会进村收购,城里人还要买门票才能进村赏花、观光、采摘。

“村民说从来没看到过这么多旅游大巴开进村里来。”时至今日,浙江山友天然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兵依然清晰地记得,2020年下稔阳少数民族村举办第一届菊花节时,金丝皇菊农户陈亦基说这句话时的兴奋和激动。

城与乡的“握手”,在此写下生动一章。下稔阳少数民族村金丝皇菊种植基地,与山友公司签订种植和收购协议。每年4月,农户们在公司技术员指导下种下花苗,采取人工除草、植物杀虫等生态方式种植。到了秋天,一丘丘田地里便开满了菊花,呈现满山阳光、一地金黄的好景致。2020年,公司和村里共同策划菊花节活动,吸引了大批市内外游客,最多的一天游客达2000多人,门票收入加上现场销售农产品和餐饮消费等,让村民鼓了腰包,足了信心。

“下稔阳是公司带动最大的一个村,村民工资加上全年收购各类农产品,带动增收在200多万元。”徐兵说,山友的订单农业,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经营模式,解决了农户“种什么、怎么种、往哪销”的问题,实现助农助企双赢。山友通过放大区域公用品牌的带动优势,辐射了全县19个乡镇4.8万亩基地,促进2.6万农户户均增收2万元左右。

2021年,“千万工程”进入第三阶段——“千村未来,万村共富”。为拓展更大的共富版图,罗阳镇全力做好项目文章,撬动产业发展。去年,罗阳镇全速推进泰顺山友农特产品加工物流园等项目,提速实施山友物流园等省重点项目,建成占地20亩的滨泰共富数字经济产业园,入驻电商企业20余家,带动农产品销售5万余单。

同时,以项目为引领,撬动发展新势能,罗阳镇大力实施项目服务提升,开展重大项目“大招商、大建设、大保障、大服务”四大行动,以重大项目的强势推进,支撑经济加速赶超。去年,全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8亿元,攻坚实施重大项目88个,浙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等省重点产业项目全速推进,省级经开区主平台提速建设,基地连接线等配套项目稳步实施。

今年,罗阳镇还将以更大力度攻项目,加快推进“道路交通、城建配套、文化旅游、民生保障”四大领域项目,实现固定资产增速12%以上,加压推进顺水山泉、天关山酒厂迁建等产业项目。以更优服务抓保障,坚持“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迭代深化“专班大攻坚”,靠前破解要素制约,全力保障万洋众创城等重点项目建设。以更高标准谋招引,综合运用“产业招商、小队招商、以商引商”等载体抓手,以高水平服务推动“泰商回归”,全年再招亿元项目3个以上、总部企业7家以上,以点带面壮大产业链条,激活共富新引擎。

基层基础大提升 书写共富可感民生新答卷

小区灭火器坏了,多久可以上新?“我们的速度是一小时内。”罗阳镇砂堤社区主任傅爱燕说,借助社区工作人员和四名网格员建立的微信群,网格员在日常走访和排查中,及时将发现的问题上传,工作人员在社区微型消防站有灭火器的情况下,可实现快速更换。

“我们把全镇70个村居,细分为148个小网格,构建网格治理一张网,并建立起一套与之匹配的运行机制和用人制度。”罗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董文领介绍,近年来,该镇花大力气重塑基层网格,将村社治理中的大部分问题解决,有力连接起政府群众之间的“最后一公里”。

砂堤社区有部分小区,在该镇北辰未来社区的实施范围之内。现在,社区内的老年人都喜欢去北辰未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就餐。“这位阿婆96岁了,家就住附近,是这里的常客。”该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中心不仅有价格实惠的老年人食堂,还有休闲区、棋牌室、理发室和医疗室等,并提供相应服务,该中心还入选全省首批共同富裕现代化优秀场景。

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整合社区现有资源,增补优质社区公共服务配套,提升社区生活圈活力,北辰未来社区于2021年开始实施建设,规划单元面积151.99公顷,除了养老服务中心,还建有奥林匹克公园、小游园、儿童小乐园、城市书房和移民共富中心等,直接受益居民8147人。

走在今天的罗阳镇,时时处处感受到公共服务精心普惠。目前,镇域内运营着4家城市书房,10个共享社·幸福里,13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目前下洪幼儿园等6个校建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去年以来,全镇共举办了789场文旅活动,并涌现出红芬等18支市级优秀乡村艺术团。全镇共有41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行政村养老设施建设覆盖率达58.6%,养老服务辐射率100%,基本建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

此外,民生保障精准有力。得益于该镇深化落实“一户一策一干部”,全镇1335户低收入农户得到精准帮扶;随着“共富大搬迁”工程的深入实施,江渡、川山垟等整村安置正在加快推进,超1500名农户将可实现安居梦;人口集聚与农民增收致富国家改革试点,已顺利通过验收。社会治理精细到位。去年该镇高质量整治风险隐患1128处,整改率100%。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去年共排查出有效社会风险隐患事件437起,化解434起,化解率99.3%;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89件,协议涉及金额918万元。

今年,该镇还将持续推进“公共服务”普及普惠,“全龄友好”优质优享,“社会保障”高质高效。同时,统筹抓好“提低”“保底”,大力实施低收入农户增收“十百千计划”,实现低收入农户人均增收15%以上。

“未来,像奥林匹克这样的公园会更多,群众居住环境将更舒适。”董文领说,镇内各种设施如学校、医院和养老等会更完善,各类服务将更便捷。特别是偏远乡村群众办事可以“少跑腿”,留守妇女、儿童和老人等一些特殊群体会得到更多关怀和关爱;就业创业环境也将更友好,会吸引更多企业更好地落户罗阳,在外人员回乡就业创业的渠道更丰富。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