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都市报】这座“海上花园”如何“名副其实”? | ||||
|
||||
云卷云舒,凭海听涛,5月,洞头即将迎来旅游旺季。 2003年5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洞头调研,对洞头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上花园”提出了殷切希望。 时隔二十载,如今的洞头,已建成一座怎样的“海上花园”? 1 从浪尖到舌尖 在洞头,各色各样的鲜美小海鲜和特色小吃,声名在外——藤壶(雀嘴)、佛手贝、墨鱼蛋、游筷、羊栖菜、洞头炸响铃、东岙鱼饼……而对洞头岛民而言,靠海吃海,最初的形态便是渔业及相关产业。 “海上渔夫”,这是温州鸿海水产有限公司(下简称“鸿海水产”)董事长纪华雄的微信名。他从小在海边长大,19岁开始捕鱼养殖,如今是岛上最大冷库的拥有者,还把渔业生意做到了福建,公司年销售额达3000万元。 成立鸿海水产后的第十年,2007年,他在东岙村购置了自己的第一个仓(冷)库。这约200平方米的简朴冷库,最多可以储藏200吨海鲜,可以说是纪华雄搭建的水产王国的起点。 生意越做越大。2022年,纪华雄在四公里外的地方新投建了一个厂房,总投资近3000万元,建筑面积超7000平方米,其中冷库有四层,最多可冷冻7000吨生鲜制品。 “你看这套制冷设备”,纪华雄指着蓝色的特种设备自豪地介绍:“花了700多万元,智能控温,可以让冷库内温度恒定在零下五十摄氏度,更大程度锁鲜保鲜。” 大投入背后,纪华雄有一个相识相伴了三十多年的“朋友”。回顾“海上渔夫”的拼搏史,企业数次扩大规模,资金方面都离不开农业银行的支持。 不仅自己发展壮大,纪华雄的冷库也对外出租。有90后、00后农创客租下他的冷库,借着电商直播的东风,将海鲜干货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刚起步,有个年轻人一年光冷库租金就50万元,效益非常好。”纪华雄点赞道:“年轻人真的很有想法。” 纪华雄的奋斗史,恰是新时代“海上花园”上“靠海吃海,先富带后富”故事的一份注脚,一个缩影。 2 从小渔村到花园村庄 事实上,纪华雄新建厂房,还有一个现实考量。老库房位于旅游网红村东岙村的核心处,越来越不适合从事生产。 “在沙滩整治前,我的库房门口就是沙滩,那时就是破败的小渔村景色。”纪华雄回忆道。而近年来,每年5月~10月,这里游客如织,旅游高峰时,“车子可以排到村口,沙滩上全是人。” 纪华雄口中的沙滩整治,背景是2016年和2019年,洞头先后两次被选入全国蓝色海湾整治工程。东岙沙滩的改造修复便是试点的首个沙滩修复项目。 首先是改造管道,把原来直排沙滩的污水网管统一改造集中一处,经净化处理后再排海中;同时新建管道将山上的水引流到海里,防止山体水成洪水,经污染后再入海。控制污染源后,再着手沙滩碎石整理和新沙堆放。 沙滩修复仅仅是洞头蓝湾修复计划中“重建海岸线”的一部分,计划还聚焦“渔港疏浚”“退养还海”“破堤通海”领域,整治效果斐然。 蓝色海湾修复和海岛基础设施提升背后,同样离不开农行温州分行的资金“输血”。早在2019年,农行以13.5亿元支持洞头全域旅游开发,涵盖全岛交通道路提升、渔港和沙滩整治、仙叠岩等重点景区提升等。2022年,农行又支持洞头共同富裕主题项目,授信8亿元贷款支持区内道路和环境提升,以及古渔村开发等。 另外7亿元也已就位。去年10月,“洞头诸湾·共富海上花园”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成功获批入库EOD项目,同时也是全国首个海洋环境综合治理类EOD项目,主要包括近岸海域水质提升、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文旅融合开发等5个子项目,总投资29.72亿元。其中,农行7亿元专项贷款已于近期获批,将参与支持整个生态治理项目。 “作为区域贷款规模最大的银行机构,既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责任担当。”农业银行洞头支行党委书记、行长丁利挺说:“为‘海上花园’建设增添更多金融墨彩,是洞头农行一以贯之的追求,洞头农行将一如既往支持洞头大步走、大发展。” 3 大建民宿共富利民 路桥通了,环境更美了,民宿、餐饮、娱乐等文旅产业也欣欣向荣,惠及海岛上的每一个人。 作为最早一批获益的海岛村庄之一,东岙村2022年的村民GDP已达1.5亿元,其中与旅游相关的产值达9000万元,是20年前的近9倍。 目前,东岙村拥有104家民宿,15家排档餐厅。在村庄里漫步,随时可以点一份特色小吃,带走一份伴手礼;在沙滩上可以体验卡丁车,打沙滩排球,还可以下海坐汽艇……吃住购娱,一应俱全。 “沙滩前排的民宿,2022年受到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年收入基本超过40万元,普通民宿年收入十几二十几万元不成问题。”东岙村党支部副书记甘泽良说,得益于旅游业发展,全村有1000多人从事服务业,就业率达97%,2021年入选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 如果说东岙村已是洞头打响名号的网红打卡胜地,那么擂网岙村则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擂网岙村位于洞头县北岙街道三盘岛的最北端,一面靠山,三面临海。在半山腰的帆船观景平台,吹吹海风,凭栏远眺,看落日坠入东海,美不胜收。 但其实,在2019年之前,擂网岙村还是个“被人遗忘的角落”。经花园村庄项目环境整治与提升,村庄焕然一新,从“脏乱差”蜕变为“绿富美”。 目前,村里已经有近30家民宿,且每年以四五家的速度增加。据擂网岙村村书记倪建伍介绍,过去三年来,新兴民宿业可以给一户村民带来多则二三十万元,少则七八万元的年收入。 村民阮建义的民宿“海邻居”,2022年年中刚刚建成投用,夫妻两人像对待“孩子”一样,一路摸索经营之道,通过互联网平台营销接单,当年收入就达到近二十万元,“旺季时周末整栋出租,几乎爆满,一房难求”,阮建义的喜悦溢于言表。 为了建造这栋民宿,阮建义向农行贷款了30万元,而像他这样选择向银行贷款的村民不在少数。近年来,农行支持的民宿产业相关贷款余额已超5000万元,许多民宿业主享受到了纯信用、低利率的贷款服务。 “以前觉得贷个款太难了”,倪建伍说:“而这几年农行客户经理上门服务,不仅手续简便,而且利率也不高,所以不少人觉得相比向亲戚朋友借,反而向农行贷款更顺心。” 4 打造红色文旅生态 百岛洞头,亦是海霞故乡。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大办民兵师”的号召下,一群种番薯、养海带的渔家姑娘拿起钢枪,义无反顾地投身保家卫国、保卫海防。她们的故事被写成长篇小说《海岛女民兵》,并改拍成电影《海霞》,轰动一时。“海霞”的原型,便是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首任连长、全国民兵英雄汪月霞。 到洞头,不仅可以环岛赏海,赶海吃海,还可以体验真正的军旅生活。 走进位于海霞村的温州市洞头区海霞培训中心,眼前矗立的四栋大楼分别被命名为“海霞精神”——爱岛、尚武、励志和奉献。 2019年海霞学院成立,2022年更名为温州市洞头区海霞培训中心,能够提供红色教育、军事体验、研学拓展等课程。 占地近30亩的培训中心,拥有各类培训教室,包括专业音乐教室、阶梯教室等,其中最大的报告厅可同时容纳400人。同时配套有两层食堂,100多个住宿房间,多个室内运动场馆,以及文创客厅等。 不仅仅拥有海霞文化、海洋特色、素养提升等相关课程培训,海霞培训中心的特色在于将理论教学和军事训练相结合,培训人员可以得到来自女子民兵连教官的带教,体验射击等专业军事训练。此外,真人CS沉浸式体验场馆也即将投用。 自2021年11月正式投用,去年培训中心共接待了150个集体培训班次,累计培训超万人,年营收近1000万元。 吃住在海霞村,还有一个选择——海霞青年营。 在女子民兵连纪念馆旁,原先是一片洞头岛上非常常见的石头房。海霞村对收储的26栋民房进行整体修缮,在保留原石特色的同时,内部由钢架结构组成门樑、楼板、楼梯,提供现代化居住体验。 来培训、研学、疗休养……原本静谧,甚至有些神秘的海霞村,人气肉眼可见地旺起来。背后则是真金白银的大手笔投入。 包括洞头区海霞培训中心、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纪念馆扩建和海霞青年营在内的海霞基地项目,背后9000万元资金就来自农行贷款。 打造红色文旅生态,集红色教育、特色培训、吃住购娱于一体,洞头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探索之路,给“海上花园”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温都记者 杨晓宴/文 林舒菡/摄 实习生 郑柳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