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都市报】浙江曾消失30多年的小灵猫再现泰顺乌岩岭
时间:2022-10-27 14:43:29 浏览次数: 来源:温州市生态环境局 字号:[ ]

昨天,记者从泰顺乌岩岭保护区保护处获悉,曾经在浙江消失30多年的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小灵猫在乌岩岭再现,且极有可能已形成种群。有关团队设置的红外相机曾在3年内两次拍到它的身影。

乌岩岭保护区保护处副处长章书声说:“原本我们布设的红外相机是为了观察中华穿山甲的,没想到居然拍到了小灵猫的踪迹。”

2020年9月30日晚上9时,乌岩岭综合科考团队设在保护区一处的红外相机曾拍到一只小灵猫。根据画面判断,这是一只成年的小灵猫,动作非常敏捷,很快就在镜头中消失,进入丛林中。

今年8月23日,工作人员设在保护区另一处的红外相机又拍摄到小灵猫的身影。章书声说:“鉴于此前两处的护林员都和我们报告过发现小灵猫的尸体,且两处相距较远,我们判断这两次拍摄的不是同一只小灵猫。”

章书声介绍,通过追踪,他们还在附近发现小灵猫的洞穴。因为小灵猫爱干净,喜欢待在干燥洁净洞穴,因此人类的墓穴尤其是一些干燥整洁的古墓往往成了它们的居住场所。

章书声表示,随着人类活动的日渐频繁,动物的栖息地逐渐片段化,浙江几乎已看不到华南虎、云豹、金猫、金钱豹等猛兽的踪迹。此次乌岩岭保护区出现小灵猫,确实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曾经在浙江消失了30多年的动物重新出现,不仅体现了乌岩岭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也表明乌岩岭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取得了成效。”

资料链接>>>昼伏夜出的小灵猫

小灵猫是一种夜行性动物,喜欢独居生活,它们昼伏夜出,白天一般躲在洞穴里面休息,到了下午接近傍晚时分出来活动,每天15时~22时是它们活动的高峰期。小灵猫所捕食的猎物多为鼠类和鸟类等体形小的动物。

外表上,小灵猫跟家猫相似,但是体形比猫略大,成年之后体重为2~4公斤,体长45~58厘米,一条粗长的尾巴十分显眼。小灵猫身上的毛发基色以乳黄色和棕灰色最为常见,身上有黑色斑纹,四足深棕褐色。它们的额部狭窄,嘴巴尖而突出,耳朵圆且短小,眼睛虽小却炯炯有神。

在动物种类中,小灵猫不属于猫科,而是属于食肉目灵猫科,灵猫科动物主要分布在非洲和亚洲南部的热带和亚热带森林中。小灵猫主要栖息在热带、亚热带海拔较低的森林、灌木丛等地区,喜欢阴暗幽静、干燥清洁的环境。

小灵猫是一种胆子很小的动物。在野外,小灵猫的体形不占优势,但它遇到敌害时可以像黄鼠狼一样,从肛门腺中排出一种黄色且奇臭的分泌物用以自卫,同时也为自己留出逃跑的空当。小灵猫的臭腺,在一些人的眼中却成了“香腺”,分泌物被称为灵猫香,与海狸香、麝香、龙涎香并称为动物界四大香料。

自然界里还有一种叫大灵猫的动物,外形跟小灵猫相似,但体形要大许多,且二者在栖息环境和行为习惯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