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日报】产品视域下的“两山”价值转换 | ||||
|
||||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安吉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后逐渐形成了以“两山”理念为核心内容的生态文明思想。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价值转换是关键。那么绿水青山怎样才能变成金山银山呢?从人类系统看,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自然环境中的一切对人类个体具有使用价值的存在都会变成产品,在市场里通过交换转变成以金银为代表的等价物,实现其价值。因此,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其实质是生态系统产品价值实现的过程,是将绿水青山交换为金山银山的过程。 价值是“两山”的联接点 “两山”理念的核心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其中,绿水青山泛指美好河山,喻指人类赖以生存的优良的生态环境。“金山银山”喻指经济发展或经济收入。通常,“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两山”理念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形象表述。 但“两山”是两座性质完全不同的“存在物”。“两山”理念表明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是可以转换的。依市场的逻辑,转换意味着“等价”,表明“两山”具有相同的“价值”。 那么“绿水青山”价值何如?从更广义的、系统的角度看,任何生态系统产品在生态系统中都是有价值的。只不过早期时,绿水青山的价值不为人所认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绿水青山的价值的看法才变得更加多元化。罗尔斯顿认为,“自然具有三种价值:工具价值、内在价值和系统价值”,并认为“自然承载相互交叉的有14种价值:经济价值、消遣价值、科学价值、审美价值、历史价值、哲学和宗教价值、生命支撑价值、遗传和生物多样性价值、文化象征价值、塑造性格的价值、生命价值、统一性和多样性价值、稳定性和自发性价值、辩证的价值”。金银,如果从价值看,也是从无到有的一个定义过程。原始社会时期,金银也是无价值的。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金银成为财富的代表、价值的尺度。 绿水青山价值转换的条件 某种有用性依附于某种产品或服务,通过物物交换、或与货币等等价物交换,在被人使用(消费)后使人的欲求得到一定满足的同时,也使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得到实现。在这个价值的转换过程中,价值的实现是需要条件的。绿水青山同样是某种有用性的承载体,进入人类社会并作为生态产品通过交换实现其“价值”带来“金山银山”,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首先需要思想准备。思想是人类行动的先导,没有思想的行动可能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实现“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价值转换,同样需要人类思想的转换,需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一是形成环境保护观念,“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二是形成绿色消费观念。绿色消费,也称可持续消费,是指一种以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等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三是形成生态有偿使用的观念。无论是生产者、提供者、还是消费者都必须树立使用生态资源都应付出成本或代价。 其次需要经济基础。研究表明,环境质量的改善与人均收入呈倒U型的关系。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环境质量先是恶化,当人均收入继续增长并达到一定阶段时,环境质量开始改善。这个过程也是人类从关注经济收入,到经济与环境并重的过程,更是人们重视物质消费转向物质和精神消费并重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国内物资丰富,大部分商品已形成买方市场,人们更需要优质的生态产品,需要洁净的空气和水。 再次是生态理念下的科技创新。在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使环境质量改善和污染治理有更好的技术支撑,可以让人们能用最少的资源损耗获得最大的产出,可以使人类社会对环境的损害降到自然界可以承载的水平。同时,使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有新的办法,在资源利用中提高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 复次是现代化的经营管理能力。以“绿水青山”为代表的生态产品也是需要“吆喝”的,需要现代化的营销手段去推广。在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价值实现上,不同的经营管理能力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嗷嗷待哺、利用资源卖产品、利用资源卖生态产品、利用资源卖康养等文化服务等,国内各种农旅项目的经营状况也告诉我们经营管理能力对价值实现的影响程度。 最后是便利的交通条件。在一定的区域内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在空间分布上是不均衡的。因此,绿水青山的价值实现需要缩短空间上的距离,这需要有便利的交通条件,使生态产品能从天涯海角快速运送到所需地方,或使人们能够安全便捷地到达“绿水青山”所在地享受生态系统服务。 绿水青山价值实现的建议 绿水青山只有成为产品(或服务)固化其有用性后,经流通并与消费者直接或间接接触,被消费者所使用并使消费者获得某种需求的满足后,才能实现其价值。 一是加强宣传,使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理念。生态文明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单靠政府推动是不够的,需要大众和社会组织的共同努力。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培育和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使生态文明理念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营造浓厚社会氛围,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构建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 二是明确产权。“绿水青山”经生产(生态或劳动)成为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产权制度是绕不过的弯。明晰的产权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解决自然资源所有者不到位、所有权边界模糊等问题。厘清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主体,开展统一确权登记。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探索三权分置改革。保护各类自然资源资产使用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三是自然资源资产化。要在明确自然资源产权(三权)的前提下,探索自然资源资产化的道路,将自然资源转化为自然资源资产。当自然资源资产结合人类劳动生产出对人类具有使用价值的生态产品,并在市场中交换实现价值,就能够为所有者、使用者带来收益。也只有资产化后,才能打通资本化的通道。在自然资源资产化的过程中,要探索自然资源资产价值评估办法,研究与探索自然资源生态价值的评价方式,恰当合理地纳入生态价值因素。 四是深化改革、科学管理,大力推进创造创新,提高生态产品的有效、优质供给和用户的需求满足能力。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需要人们打破各种思想桎梏,实现技术和组织上的创新,以更有效率、更具生态的方式实现绿水青山的价值转换。推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新思维的融合发展,重建产业形态,实现生态产品的多样化供给和消费者需求的多类型满足;推动绿水青山所蕴含的某种有用性形成生态新产品的供给侧端进行变革和创造创新,使绿水青山的价值倍增和高效转化;通过组织模式创新,建立利益联接、利益分享、风险共担的机制,让参与者充分共享到绿水青山价值实现的收益;推进精益管理、科学管理,实现生产效率的精进和成本的下降;研究消费者心理,增加有效供给,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五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时空效率。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需要有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来支撑。只有完善了交通和信息基础设施,才能降低物流、信息流的成本,提高商品和信息流通的速度和效率,提高生态产品满足人类需要的可能性。要加大投入,推进交通设施建设,缩短空间的距离,提高时间效率,进一步加快生态产品的生产与流通,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连接。 六是探索绿水青山价值实现的更多方式。一方面,可以在明确产权的情况下,通过自然资源资产化、资本化、产业化,以市场的方式实现绿水青山的价值转换。另一方面,政府可以以生态补偿方式对生态产品中纯公共物品性质的生态服务进行补偿,以之作为生态服务的价值。要不断完善生态补偿制度,使之真正符合生态服务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