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日报】高质量建设新时代“浙江美丽南大门”
发布日期:2021-06-30浏览次数:

苍南,是一个充满年轻朝气的地方,于1981年从平阳析出建县,素有“浙江南大门”之称。苍南,是浙江省革命老根据地县之一,在革命战争时期,作为鼎平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一直到苍南全境解放,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苍南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温州模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创造了县一级改革风向标式的辉煌,用“苍海纳百川、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底色,生动诠释了改革开放的真正内涵。

苍南是一座美丽浪漫的山海之城。苍南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资源。国家森林公园玉苍山,是一个天然大氧吧,在这里可以看云卷云舒;还有168公里的生态海岸线和10多个金沙滩,其中渔寮大沙滩是东南沿海大陆架上最大、最平的沙滩之一,在这里可以看潮起潮落。

苍南是一座文化多元的魅力之城。苍南有三个“600年”的厚重文化积淀,分别是以金乡卫城和蒲壮所城为代表的600年抗倭文明、以世界矾都为代表的600年工业文明、以碗窑古村落为代表的600年农耕文明。瓯越文化和闽南文化在此交融碰撞,孕育出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同时,苍南有闽浙边区临时省委驻地旧址、朱程烈士故居等一大批红色印记,这不仅给予了这片土地别样的红色情怀,也铸就了许多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苍南是一座敢为人先的活力之城。在改革开放之初,苍南率先实行经济市场化取向改革,相继创造了中国第一座农民城、第一家私人钱庄、第一个银行浮动利率等十多个“全国第一”,每一次创举都在全国轰动一时。近年来,苍南圆满完成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改革,全科医生“县管乡用”、扶贫资金“折股量化”、养殖用海“三权分置”等特色改革,成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示范。

苍南是一座前景无限的创业之城。苍南产业体系完备,经济基础扎实,拥有印刷包装、塑料制品、纺织、仪器仪表、食品加工等传统支柱产业,拥有中国人参鹿茸冬虫夏草集散中心、浙福水产城、浙闽农贸市场等十余个亿元以上的专业市场,拥有中国童谣之乡、中国矿山井巷业之乡、中国梭子蟹之乡、中国四季柚之乡等17张“国字号”金名片。随着总投资达1200亿元的浙江三澳核电等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省级经济开发区等重大平台的整合提升,今后的苍南潜力无限、机遇无限、活力无限。  

筚路蓝缕四十年,苍南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精彩蝶变。一直以来,我们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高质量建设新时代“浙江美丽南大门”,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强劲态势,成功入选营商环境百强县、创新百强县、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县域投资潜力百强县。

全力攻坚“平台升级+产业转型”,“浙江美丽南大门”的发展活力越来越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成投用海西清创园、温大苍南研究院等一批创新创业平台,人才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愈加明显。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推进省级经济开发区、台商小镇、绿能小镇等提升创标,撬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近三年平均每年净增“小升规”企业超100家,实现上市企业零的突破。深入实施“农业看苍南”战略举措,高标准建成乡村振兴示范带8条、西部休闲产业带项目82个,县域公用品牌“苍农一品”荣登2019年全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第一,苍南农业现代产业园在今年列入国家级创建名单,先后获评全国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浙江三澳核电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近年来重点项目投资达1041.4亿元,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全力攻坚“未来乡村+未来社区”,“浙江美丽南大门”的城乡颜值越来越靓。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推进“看不见垃圾”环境整治、“南大门”形象提升等攻坚行动,绿色发展指数位列温州第一,获批全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试点县、全省清新空气示范区。一体推进品质县城、美丽城镇、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建设,统筹推进中心镇组团发展和少数民族乡特色发展,创成一批美丽乡村和A级景区村,获评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优秀县。大力发展全域旅游,168生态海岸带列为全省4个先行示范段之一,获批新建矾山国家地质自然公园,创成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可以说,现在的苍南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空气更清新,是一个安放悠悠乡愁的美丽地方。

全力攻坚“基层党建+整体智治”,“浙江美丽南大门”的发展环境越来越优。始终坚持把基层党建贯穿县域综合治理全过程,坚持每月15日开展党支部主题党日“日做夜学”活动,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不断深化数字化改革,打造了一批“大视角、小切口”的多跨应用场景,“浙农码”“浙里垫付”“数据高铁”等11个数字化改革项目列入省市试点,浙闽跨省“一网通办”等成为“苍南经验”。全力打造全科网格2.0版,大力推进县乡两级矛调中心规范化建设,实现了网格管理向县域综合治理转型升级。

全力攻坚“优质均衡+精准兜底”,“浙江美丽南大门”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大力推进教育“十百千”工程和县域“医共体”建设,近年来新改建中小学校95所,建成投用县人民医院、县第三人民医院等综合性医院新院,完成交通投资230亿元,建成甬台温高速复线、灵沙大道等内外交通主动脉,新改建“四好农村路”463.8公里,苍南高铁站成为全国最大的县级高铁站,辐射周边人口300万。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 227个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全面完成消薄。着力打造彬彬有礼的文明新高地,“看不见垃圾”环境整治等文明创建行动不断深入,创成省示范文明县城。  

一百年风华正茂,四十年沧海桑田。我们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紧扣“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主题主线,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决策,按照市委部署要求,强化“争先”意识、拿出“抢跑”姿态,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样板。

谋在“高”处。坚持“跳出苍南看苍南”“跳出苍南发展苍南”,积极依托浙闽省际区位优势,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在发挥优势、抢抓机遇中加快县域高质量发展,做大“蛋糕”、夯实“家底”,打牢共同富裕的基础桩。

干在“实”处。聚焦聚力全省缩小城乡差距先行县试点,全面优化“一核两翼三带”城乡发展格局,全力攻千亿核电、百亿产业、千亿投资,高水平打造“学在苍南”“医在苍南”“文化苍南”“平安苍南”等民生品牌,不断呈现苍南的产业形象、项目形象、城市形象和环境形象。

攻在“要”处。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引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抓落实的责任担当、创新抓落实的思维方法,在重大项目建设、重大改革推进、重点工作攻坚中展现新作为、干出新业绩,让苍南更多的工作冲到前面、实现“领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