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日报】多年探索与守护 温州生物多样性刷新纪录
时间:2021-10-27 14:54:18 浏览次数: 来源:温州市生态环境局 字号:[ ]

本报记者 张琳 通讯员 周洛嫣

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昨天上午,我市首次召开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目前,我市已在4地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泰顺县发现新物种,更是刷新我市生物多样性纪录。

当前,我市已配齐技术、专家、资金等,在乐清、平阳、泰顺、苍南四地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

今年,乐清市制定县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初步构建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平阳南麂列岛进一步开展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多样性调查,保持生物量和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泰顺全面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与评估,发现了一批国家重点保护和珍稀濒危的物种;苍南县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纳入各部门中长期规划。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专家组在泰顺县昆虫多样性调查项目中,一批国家重点保护和珍稀濒危的物种如伯乐树、南方红豆杉、金钱松、中华穿山甲、黑麂、豹猫、黄腹角雉、鹰雕、虎纹蛙、眼镜王蛇等相继被发现。同时还发现了新物种——泰顺带扁蜡蝉,刷新了温州市生物多样性纪录。

一边不断探索,一边加紧守护。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濒危物种复壮工作,尤其是针对黄腹角雉、金线兰、春兰、蕙兰、寒兰、铁皮石斛、永嘉石斛、蛛网萼等珍稀濒危物种,开展扩繁及种群复壮等一系列保育措施。经过不懈努力,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腹角雉繁育基地黄腹角雉人工种群数量达到122只,保护区内黄腹角雉野外种群数量已增长到500多只。

自2017年起,按照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绿盾”专项行动的工作要求,我市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水利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温州海警局开展针对自然保护地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涉及保护区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各部门先后组织开展了“春雷”“绿箭”“护鸟”“海盾”“碧海”“护岛”等专项执法行动。

接下来,市生态环境局将实施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本底调查,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监管信息化水平;开展形式多样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宣教活动,提高公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据统计,温州市域共有动植物9494种,野生植物3828种,野生动物5666种。其中,有鸟类491种,约占全省鸟类89%、占全国鸟类33%;有哺乳类89种,约占全省哺乳类77%、全国哺乳类13%。全市共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57种,二级保护197种。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