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日报】一泓清流激活乡村经济 | ||||
|
||||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在瑞安曹村镇,这首由瑞安方言吟唱的七言绝句,它是南宋著名诗人曹豳对故乡曹村自然灵动河水之赞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素有“中华进士第一村”美誉的曹村镇,历经千年,主干河流曹村港新河波光粼粼,白鹭轻翔,水岸边草木葱茏,如同一幅生动的画卷,描绘着千年古镇的魅力。潺潺流水吟唱着耕读之乡的乐章。 如今的瑞安曹村镇,不少到访过的游客都曾称赞,这里环境整洁,风景怡人,文化底蕴深厚。 这里如此闻名远近,少不了近年来曹村港新河“美丽河湖”创建的影响。 这里曾是有名的省级涝区,地形如同锅底,河道狭窄,连年淤积,每年台风季农田便会被水淹没,水稻时常因泡水超过24小时以上而颗粒无收。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和老百姓的努力下,水利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开展得如火如荼。不仅保留原始的河道流面,而且将河道宽度从8米拓宽至40米,沿岸防洪标准提高到10年一遇。松木桩护岸、植树固土、加固堤防、河道疏浚、清障等措施,也使曹村镇抗旱防洪减灾能力显著提升。今年夏季台风“利奇马”肆虐,曹村港新老河河道没有发生洪涝灾害,平安度过汛期。 河道治理,清淤治污是首要。淤泥不能成为“二次污染”的源头,曹村港新河将清理上岸的淤泥用于修复崩塌的河岸,在淤泥上“长出”生态景观带,让一方淤泥变废为宝。 2016年开工,2018年完工。曹村港新河完成了华丽蜕变,曹村镇也实现“涝区”向“粮区、景区”的转变。 河边的田地里,稻子长势喜人,翠绿色的稻苗随风摇曳,河道整治后,8000多亩农田平均每亩增产200公斤以上,村里满是丰收的喜悦。 治水,从来不是一蹴而就。为保护好已经治理的河道环境,提升村镇居民环保意识,河道保洁工作、加强河道巡查、水质监测等都成为了村镇干部的日常工作。 目前,曹村镇已成功创成省级田园综合体试点。在今年国庆期间,曹村镇万亩良田的美丽景观吸引了15万游客来拍照旅游。从今年初截止到9月底,曹村镇已吸引了100万游客。这其中离不开曹村镇根据自身村镇环境所进行的精准规划:在保证行洪通畅、生态安全的情况下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景观文化和便民的亲水设施。 令人期待的是,依曹村镇地势建设的滑翔伞基地已于今年10月进行试飞,预计明年1月试营业;与亲水项目相关的水上安全培训也正在进行中。下一步,曹村镇将以创建国家级田园综合体为目标而继续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