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
时间:2015-06-29 10:11:0 浏览次数: 来源:温州政协 字号:[ ]

  

文成连绵的大山,“藏”不住那个远近闻名的“邱老汉”。每天凌晨4点,印有“邱老汉文成高山蔬菜”的小货车,就会从百丈漈镇的蔬菜基地出发,直供温州市区及瑞安等地的果蔬直销点。

“别看车里装的是菜,可这菜比肉还贵。”基地负责人邱汉春说,这里的西兰苔批发价每斤7元,是市面上西兰花价格的两倍多,而专供酒店的芽苗菜一斤最高能卖30多元,堪比牛肉价。

说起价高的秘诀,邱汉春笑称,蔬菜品种对路,长在大山里、喝着山泉水,又不打农药,城里市场自然供不应求。“邱老汉”的出山,仅仅是文成“绿色崛起”的一个缩影。

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浙江担任省委书记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而作为山区县的文成,十年来始终致力于探索和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如今的文成,水更清、山更绿、城更美,“美丽乡村”创建、生态农庄建设、治水兴水等生态创建工作已然从盆景变为森林,“滑雪小镇”、“航空小镇”的深入推进,为县域发展注入了全新的动力。文成正走上一条“绿色发展、生态富民、后发崛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底子更实了——

“生态立县”铺开全域景区化

如果没有生态后盾,文成的“后发崛起”就无从谈起,这是文成各界对于未来发展的共识。早在2002年,文成就确立了“生态立县”理念,13年来,文成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持之以恒,构筑起一道道生态绿色屏障,并由此铺开了全域景区化战略。

在这一战略部署下,文成借好山好水与人文特色,把整个县域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推出云江秀水闲情带、玉泉侨情枫彩带、山水奇观寻幽带、刘基故里民俗带,并与美丽乡村、水源地保护等工作相辅相成,实现了景区景点由点连线、由线拓面的多维构成。

这一理念,让文成的生态优势愈发稳固——

以治水兴水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全面落实三级“河长制”,在全市率先列入全省首批“清三河”达标县。据该县环保部门监测,县内流经乡镇、重点村庄的所有74条主要河道,地表水质均稳定在三类以上标准,其中大部分达到二类标准,均满足了“可游泳”要求。

以珊溪水库水源保护为重点,每年统筹资金1200万元,建立健全“户集、村收、乡(镇)运、县处理” 的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管理机制,已实现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行政村覆盖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8.15%。

深入开展畜禽养殖综合整治,围绕“降总量、调结构、强管理、严执法”的思路,先后投入2亿多元,对辖区内存栏5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户)进行了全部拆除,共拆除1236户养殖场,场舍面积36.5万平方米,提前三年半完成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任务,有效削减了污染物排放总量。

如今,文成国家级生态县创建顺利通过技术核查,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卫生县城通过复评。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持续提升,位居全省前列、全市第一。

路子更活了——

美丽事业向“美丽产业”转型

“在文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是谈谈而已,而是找到了有效的途径转化。”去年10月,率队来文成开展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工作技术评估时,国家环保部生态司司长庄国泰如是评价。

为守住绿水青山,文成深入开展生态创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三改一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三边三化”、“清洁乡村”、“青山白化”、“美丽乡村”等行动,累计建成国家级生态镇9个、市级生态村324个、省市级整治村360个、美丽乡村32个精品村、4个美丽乡村综合体。“刘基故里民俗带”被评为全省美丽乡村示范精品线,培头村、梧溪村入选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

而这样的美丽事业,借“全域景区化”升级为了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美丽产业。文成去年启动百丈漈国家5A级景区创建,加快推进天顶湖旅游接待中心等项目,并相继建成了天圣山养生文化园一期、天鹅堡小镇一期、仙人谷景区等项目。与此同时,该县每个乡镇已建成一家以上的生态农庄,并总计培育了32个农业观光采摘园,新增民宿经营户133户、床位2194张。

守得住青山绿水,也让文成尝到了生态红利的甜头。借美丽乡村建设,让川村田头的四棵菜,被城市人以20元高价买走;尝鲜旅游经济,养猪大户赵汉达转产转业开办的仙人居农庄,开业第一年就创下了600多万元的经营收入,还带动周边近300户村民为农庄“打工”……

依托山地资源和青山绿水,文成传统农业也正向效益农业和休闲农业转型。目前,已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55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4个,推广各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147个。通过组织实施“产业培育、龙头带动、绿色品牌”三项促进工程,文成重点培育了杨梅、茶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已认证有机农产品2个、绿色食品10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42个,“三品”种植面积比重达62.66%。正是依赖于生态化,文成的东魁杨梅实现由“论斤卖”向“论个卖”的转变,文成番薯粉卖出了牛肉干价……旅游产业、农业企业,撑起了文成绿色经济和蔚蓝天空。

“龙头”更多了——

新常态催生转型新业态

在文成县2014年的诸多年报中,有一组数据格外亮眼:百丈漈景区全年接待游客23.47万人次,同比增长360.49%,占全县景区游客接待量的32.1%,门票收入1016万元,同比增长307.27%,占全县门票收入的40.7%。

如此倍增,凸显出了百丈飞瀑在文成各大景区之中的龙头地位。从年年红火的红枫古道,到“重出江湖”的百丈飞瀑,再到去年相继迎客的安福寺、天鹅堡小镇,文成旅游业近年来诞生了一个又一个不同领域的“龙头”,带动全县旅游业接待人数、旅游综合收入连年创出新高,也让“绿色发展、后发崛起”的步伐愈发坚定。

去年,文成全县景区共接待游客73万人次、增长59.2%,实现门票收入2494万元、增长84.1%,客源半径逐渐扩大至上海、江苏及福州、宁德等周边省市。

在盘活“存量”的同时,文成县“拓展新领域、培育新业态”的纸面部署正全面落地。根据已经过专家评审的《文成县通用机场布局选址规划》,文成计划今年起在县域内建设1个一类通用机场和11个三类通用机场(直升机临时起降点),主要用于旅游观光、商务与个人航空消费、公共服务、工农业生产发展等。

在未来一期五年建设期间,文成县提出以南田高山台地为平台,打造集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生态旅游、文化体验、时尚运动、商务会议、乐活人居等多元业态的“中国航空小镇、东方空中花园”。根据该县发改局初步测算,通用机场一期投资2亿元,有望带动周边超10亿元的旅游地产、养生养老配套等项目投资。

无独有偶,随着浙南滑雪中心、环天顶湖旅游休闲产业带、森林度假养生养老中心等项目的相继实施,文成正寻求在旅游产业的资源整合、设施配套、优化服务等方面更上一层楼。

“让温州人民放心喝水,让都市人开心旅游,让文成人民舒心生活。”文成县委书记汪驰表示,文成要继续把生态文明建设当作县域发展、百姓幸福、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继续巩固和深化生态县创建成果,围绕建设“宜游宜居生态县”战略目标,全力打造生态旅游城市、构筑绿色生态屏障,全力发展生态经济,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努力实现全县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生态经济长足发展、生态文明蔚然成风。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