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台温生态文明建设行”系列报道之洞头为鸟儿建特别保护区
时间:2011-05-05 16:30:0 浏览次数: 字号:[ ]

  

   温州都市报讯 每年的4月到9月间,洞头县鹿西乡海域上的无居民岛都会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它们蹁跹于淡蓝色的海面,宛如水中优雅的芭蕾舞者,它们就是来此栖息繁殖的候鸟。近日,“甬台温生态文明建设行”一行来到洞头县,听当地部门介绍,为了保护候鸟的栖息环境,洞头已经向省有关部门申请建立首个鸟岛海洋特别保护区,目前,这个海洋特别保护区已经获得批复。

金黄色的喙,金黄色的颈腹,体态优雅的黄咀白鹭是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在温州沿海很少出没,但在洞头的南、北爿山屿上,每年的这个时候,当地渔民经常和它们不期而遇。“它们在此筑巢,繁衍后代,秋天它们带着幼鸟继续南迁,多的时候有上百只。”听一名林姓渔民说,到这片海域栖息的候鸟还有很多种,比如白鹭、银鸥、岩鸥等,还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

“南、北爿山两岛屿相连,距离本岛有点距离,因为无人居住,气候条件适宜,饵料充足,这为鸟类的栖息、生存、繁殖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多时能看到几万羽候鸟。”洞头县环保局有关工作人员郑彬林说,近年来,鸟岛的名气大了,到岛上看鸟的游客和渔民都在增加,人类的大量到来惊扰了这些鸟类的栖息,更严重的是,有些人在上岛时踩坏了鸟蛋或破坏了岛上的植物。

“原来有20多种鸟类,但现在,鸟群在骤减,亟需对这里的海洋鸟类资源进行保护。”郑彬林说,除了各种鸟类,南、北爿山屿上的植被等资源也很丰富,有白茅草、葛藤、半夏、冰海珍珠草等。

目前,省政府已经正式发文,批准建立浙江温州洞头南北爿山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至此,我省拥有10个海洋类型保护区。批准建立的原因是,该区域自然条件优越,岛礁及生物资源丰富,南、北爿山又是浙江沿海重要的鸟类栖息、繁衍和迁徙地之一,具有独特的保护价值。

“这个特别保护区位于洞头县鹿西岛东北部,由南爿山屿、北爿山屿、周边4个岛礁及海域组成,总面积8.98平方公里。”县海洋与渔业局海洋科科长郭志涛说,该海洋特别保护区的建设对浙南沿海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洞头县已经开始编制保护区总体规划,目标是把保护区建设成为海岛植被、鸟类的资源库,内容包括鸟类、植被保护区,贝藻资源保护区,鸟类资源保护区,鱼类资源增殖区和生态旅游区等五部分。郭志涛说,“在规划完成前,所有游客和渔民都不能上岛,今后将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全新的资源开发利用。”

 

 

(来源:温州都市报)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