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沙尘暴 关键在源头
时间:2003-07-21 11:43:0 浏览次数: 字号:[ ]

  从每年的10月下旬开始,到第二年的5月,来自极地又冷又干的冬季风一直向南吹,由于喜马拉雅山的阻挡,冬季风向东倾斜。来自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沙尘暴,在冬季风的作用下,在北纬35~50度之间,形成了沙尘暴路径。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等地,韩国、日本,都在这个路径之中,而北京市更是不能幸免。
  “北京出现了沙尘暴这种说法不准确。”国家环保总局“沙尘暴与黄沙”研究项目组组长全浩向记者解释道,正如气象台经常预报“来自南太平洋的第几号台风‘登陆’东南沿海”,北京、北海道,也只是沙尘暴的“登陆”地而已。
  在“沙尘暴与黄沙对北京地区大气颗粒物影响研究”的报告中,记者看到了这样两组沙尘暴数据:一个是1998年4月21日,北京的空气中沙尘含量每立方米702微克,其中,外地尘占53%,而机动车排放物、燃烧灰飞和扬尘等当地尘总和占47%;另一个是2001年3月5日,北京的空气中沙尘含量每立方米770微克,其中,外地尘占67%,当地尘只占33%。
  数据表明,随着北京大气污染治理,当地的尘量正在逐年减少。而沙尘暴中更多的沙尘,则来自源头和途中的加强源头。
  “怎样才能减少沙尘暴的产生,乃至完全消灭?”记者不禁询问道。“知道今年为什么没有大的沙尘天气吗?”全浩向记者反问道。
  “是不是因为今年的雪特别多?”“答对了。”全浩说,今年的大雪覆盖了大部分沙尘暴源地,所以现在天气特别好。这也给我们治理沙尘暴提供了一个启示。只要治理好沙尘暴源头,就能够有效地控制沙尘暴。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