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日报】绘就生态底色 加快绿色崛起
时间:2021-02-05 10:13:07 浏览次数: 来源:温州市生态环境局 字号:[ ]

2020年,我市生态环境工作经受了持续干旱的严峻挑战,经历了中央环保督察、长江经济带督察、中央巡视和省委环保督察四大考验,我们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一是解决了一大批生态环境历史遗留突出问题,完成整改中央环保督察等上级交办问题近200个,化解销号信访件近1000件,整治重污染行业企业1.4万余家;二是基本补齐了环保基础设施短板,制订实施《环保基础设施提升三年计划》,投入资金140多亿元,累计新扩建市区中心片、南片等城镇污水处理厂18个,建成温州市综合材料生态处置中心、西向生态填埋场等重大固废危废处置设施15个,环保基础设施基本形成了“适度竞争、适度超前”的格局;三是突破一批重大改革项目,初步构建了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实现市、县、乡全覆盖,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制度,制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施细则,开展环评历史遗留问题改革,环保中机构管理改革、“环保管家”改革等系列特色改革,推动环保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初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协同、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四是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市区PM2.5降至25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率达到97%,国家水十条断面100%达到目标要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初步估算2020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同比下降4.4%和6.8%以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下降3.3%和2.7%以上;五是创成了一批美丽绿色示范点,绿色发展水平进等升位。永嘉县创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鹿城区创成省级示范区,整合形成700多个“美丽温州体验地”,接待3000多批次30多万人次参观,生态满意度持续提升,绿色发展指数跃居全省第二。

2021年我们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实施督察整改、减污降碳、蓝天保卫、碧水澄清、净土开拓、清废规范、固本清源、基础设施提升八大行动,全力打好环境质量提升持久战;聚焦绿色发展,积极培育绿色生产生活理念,开展绿色创建十大行动,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生态价值转化;聚焦系统治理,不断强化高水平治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基础管理,完善基本制度,壮大基本队伍,协调环境准入、监测评估、执法监管,统筹地上地下、陆地海洋,全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加快建设“五美”新温州。

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持续提升6.3个百分点,全市完成113个镇街“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任务,全面消除“垃圾河”“黑臭河”和劣Ⅴ类小微水体,完成1.4万多家重污染企业整治提升,为4.1万家无环评企业补办手续,高质量完成全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回望“十三五”,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之路留下了奋勇拼搏的踏实足印,实现质的飞跃。

五年来,市生态环境局深入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全面推进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美丽温州建设,书写了精彩纷呈的环保篇章,为温州奔向高质量发展征程、建设“重要窗口”提供坚实力量。

将目光投向振奋人心的场景——

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2019年,市生态环境局对一企业偷排废水的重大环境违法案件处100万元顶格罚款;

去年,我市印发《温州市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从总则性规定、日常防治与信息公开、规范夜间施工、明确具体处罚等方面作出相关规定,给建筑工地夜间违法施工套上“紧箍”……

五年来,我市生态环境质量稳中趋好,喜人佳绩的背后离不开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水、气、土、废等标志性战役的倾力付出。“十三五”期间,全市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13.7万多辆;初步建立全市污染地块数据库;建成投用综合材料生态处置中心、西向生态填埋场等治废重大环保设施、小微企业危废收集处置服务平台;累计新扩建城镇污水处理厂(站)18个,实现镇级全覆盖;“智慧环保”环境大数据体系建设初见成效,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2020年,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4项指标排放总量估算较2015年底分别下降29.4%、31.7%、29.1%、20.6%,超额完成“十三五”总目标任务。

2020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较5年前,有了质的飞跃。大气方面,市区空气质量(AQI)优良率为97.0%,从全省第4上升至第3,优良天数增加25天,中、重污染天数从5天降至零,市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由41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5微克/立方米;水方面,全市省控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Ⅰ~Ⅲ类比例由2015年的66.7%提升为87.5%,消除省控以上劣V类断面4个,瓯江、飞云江干流水系水质连续5年均为优;近岸海域水质方面,二类及以上海水比例62.9%,比2015年(38.1%)提高24.8个百分点;声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市区及县城的昼间区域环境噪声均小于55分贝。

将视线聚焦改革的关键之举——

探索先行引领制度创新

改革是温州的鲜明特质,“十三五”期间,我市生态环境领域各项改革探索活力焕发,“温州模式”“温州样本”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创新推进工业企业环保行政许可规范管理改革,全面完成3.4万家企业现状环评备案,发放登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5.9万家,生态环境行政许可实现基本全覆盖,改革工作得到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厅充分肯定,获评“温州市首届改革创新优秀案例”;

作为全国试点地区,2019年温州高质量完成全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建立健全7.1万个污染源档案、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基本摸清污染底数;

从瓯海电镀园区、浙南产业集聚区“环保管家”试点到全面推广,企业通过委托“环保管家”实现对污染企业的精细化、专业化管理,“环保管家”服务模式改革连续被列入省、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点项目……

五年来,我市生态环境领域改革走深、走实。市生态环境局科学编制“三线一单”,完善优化生态环境空间管控体系;深化“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全面提高环评管理效能;探索开展总量管控和排污权交易改革试点,基本建立“空间、总量、项目、许可”一体化机制。

同时,生态文明机制体制不断完善。绿色发展激励奖补机制建立,积极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形成以市级饮用水水源地、公益林等领域为重点的补偿政策。部门联动中,推进环保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创新建立污染源日常监管,全面实施双随机抽查制度。深化环保共建共享机制,积极引导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环保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健康发展,初步建立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协同、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保护责任体系。

将镜头对准绿色生活的幸福时刻——

公众参与共护生态环境

2020年10月,我市“万名民间河长巡万河”在龙湾启动,民间河长围绕瓯江、飞云江、鳌江三大流域开展“走三江”巡江活动,我市公众护水“绿水币”微信小程序也同步上线;

2020年夏季以来,三洋湿地公园、青灯博物馆、大南街道绿色生活方式示范体验展示馆等美丽温州体验地游人如织,来自全省各地的考察团也陆续走访我市绿色美丽示范创建项目;

在生态环境部公布的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中,永嘉县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温州再添“国字号”金名片……

“十三五”期间,我市生态示范创建扎实推进,城市更洁净、乡村更怡人,绿色生活方式越来越丰富。

目前,全市已创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2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1个,美丽国家海洋保护区1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区)3个,省级大花园示范县2个,省级低碳试点5个。南麂列岛海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全市累计创成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8个,市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45个,建成“美丽温州体验地”700余个,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走在全省前列,绿色发展指数跃居全省第二。

“十四五”目标制图——

“十四五”是在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也是我市巩固提升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加快推进“五美”新温州建设的关键期、窗口期、攻坚期。

——绿色协调发展格局总体形成。市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进一步优化,高质量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换通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进一步拓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基本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广泛推行,全民生态自觉逐步提升,打造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先行示范区,形成生态经济新高地。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巩固提升。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水生态健康初步恢复;环境空气质量保持全省前列,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实现协同减排,细颗粒物和臭氧浓度实现“双控双减”;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得到安全利用,全域“无废城市”全面建成;全市天更蓝、地更净、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全面打响“诗画山水、温润之州”品牌,筑就浙南美丽大花园。

——生态环境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山水林田湖海岛一体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升,全市生态安全得到有效维护,生态环境风险防控有力,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基本满足公众需求,着力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生态福地,擦亮浙南生态明珠金名片。

——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基本建立。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企业自治实现良性互动,生态文明机制体制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步伐加快,治理效能显著提升,打造全国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样板。

展望到2035年,全市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全面形成,全市绿色发展成效显著,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面貌全面改善,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生态文明高度发达的“美丽中国温州风景”全面呈现。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