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更新数据提供决策保障 规范参数守住治污底线
时间:2020-11-10 09:08:45 浏览次数: 来源:中国环境报 字号:[ ]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以下简称“二污普”)数据显示,温州市61915家工业企业对象中,小微企业数量占比超过98%。除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外的其他污染物排放,小微企业的排放量占比均超过70%。

温州市坚持“查得清、算得准、用得上、治得好”的普查目标,将“二污普”成果运用与规制小微企业发展相结合,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同时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神器”保障数据更新

“对于污染源的有效治理,其前提便是摸清污染源的底数。”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环评处二级调研员陈俊这样评价数据精准的重要性。

“二污普”结束后,温州市启动了有史以来影响面最广的环保改革,然而“二污普”数据采集自2017年,距离2019年9月改革启动已过去两年时间,数据亟待更新。

据温州市生态环境局瑞安分局普查办主任杨书月介绍,根据温州市生态环境局的要求,瑞安分局牵头设计开发了一款名为“环保改革助手”的APP及其后台管理网页。

这款软件基于“二污普”期间采集的企业基本信息,包括地理位置信息、主要产品、生产工艺、主要污染物、设施设备图片等信息,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供受委托的环评编制单位参考或应用,成为“环保改革神器”。

通过这一软件,中介结构填写环评调查时采集的数据,可以实现对小微企业数据的更新。数据的及时变化情况能为生态环境决策者提供第一手材料。

软件切实服务企业

按照部署,瑞安市年内将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根据《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9年版)》,排污单位分为重点管理、简化管理、登记管理三类,分类规则比较复杂。

杨书月介绍,根据“二污普”数据分析,瑞安普查对象中小型企业占18%,微型企业占比81%。结合实际情况,很多小微企业主文化水平低、环境意识弱,根本无法理解排污许可分类规则。

基于服务企业的目的,瑞安市专门设计开发“排污许可查询”小软件。“依托普查掌握的企业基础信息建立数据库,依照分类管理名录的区分规则设置查询流程,企业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查询界面,在完成简单选择后即可获知管理类别。”温州市生态环境局瑞安分局副局长戴泳说。

“排污许可查询软件”极大方便了小微企业主,使他们在主动获知排污许可管理类别中提高环境意识,也使普查成果得到更广泛运用。

联盟确保治理效果

鹿城区作为温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19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137.13亿元。其主要支柱行业为鞋业制造业,有制鞋生产企业1704家,生产流水线 2000 条以上,素有“中国鞋都”称号。

据温州市生态环境局鹿城分局副局长殷旭方介绍,鹿城区制鞋企业中小微企业占比高达94.2%,在排污标准逐渐严格的背景下,小微企业缺乏环境管理人才,自身没有足够能力实现达标排放,且经常重复投入加大企业环保成本,极易陷入有心治污却无力可使的窘境。

同时VOCs治理设施建设成本和运行费用高,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与监管机制。为保障制鞋行业整治提升,维护环境治理市场秩序,推动行业更好服务企业治污减排需求,2019年5月,温州市生产环境局鹿城分局牵头协调组建了“鹿城阳光环保治理联盟”,目前已有60余家治理单位参与。

联盟成立后,充分运用“二污普”数据结果,结合制鞋业产排污系数以及国家、省和市的治理要求,对环保治理设备相关参数进行具体规定,推出《针对鞋革废气治理工艺技术参数要求(试行版)》。“将深奥的技术参数换算成量化指标,让鞋企看得懂,也让治理单位严格按照规范提供治理设备,确保守住污染治理效果这一底线。”殷旭方说。

此外,联盟还通过签订公开自律承诺书、建立品质监督员团队、组织内部互查、加强技术交流等措施,组织引导社会治理机构提供优质治理服务。目前已为1100多家整治提升企业提供优质工程和设备,为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清新”发挥突出作用。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