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海上花园 洞头区全力打造“两山”实践全国海岛样板
时间:2019-11-22 14:36:34 浏览次数: 来源:市生态环境局 字号:[ ]

洞头是全国14个海岛县之一,2003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调研洞头时提出:“真正把洞头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上花园”。自此,洞头历届党委政府牢记嘱托,坚持“生态立区”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污染攻坚和美丽建设两手抓,做好保护修复提升三篇文章,努力展现“四中八化”的海上花园美好愿景。十六年来,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县等二十多张国家级金名片。2018年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成为获此荣誉的首个海岛地区。

一、夯实保护机制,筑牢生态底色。

严把准入。坚持不再围填海,确保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78%;划定陆域、海洋两大生态红线,分别占陆海面积的16%、23.5%;严格实施环境功能区划、近岸海域功能区划,杜绝功能不符合企业落地。规划引领。编制《洞头区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洞头区“两山”实践创新三年行动方案》《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方案》等,召开“两山”工作推进会,下达《美丽洞头任务书》,将各项指标整合后清单化任务化,列入考核,定期评估督导,有序推进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分类保护。将无居民岛划分为适度利用、一般保护和特殊保护3种类型;对居民很少的海岛实行“小岛迁、大岛建”策略;对已围未填的3710亩西片围垦区,以建设透水构筑物的创新举措进行保护性开发;对生物多样性海岛,实施科学保护,南北爿山岛生态保护系统,受央视《朝闻天下》点赞。

二、狠抓治理修复,打造“蓝色海湾”。

陆海同治控污染。实施多轮行业整治,实现污染企业入园,淘汰所有燃煤锅炉,关闭所有渔粉加工,2018年PM2.5年均值25μg/m3,成为首批省级空气清新区;以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城乡污水处理设施、管网改造提升和雨污分流工程建设,完成31个入河口、116个入海口规范整治,消灭劣V类水,饮用水源地、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首夺大禹鼎;建设规范化船舶废油回收点4个、回收船7艘,推行“五联单”船舶废油回收全过程追溯管理。累计回收废油520余吨、垃圾260多吨。一二类水质海域达62.6%。上下联动护湾滩。深化完善湾滩长制,实施湾滩分类管理,区主要领导任区级总长,一类湾滩由区领导挂钩,区、乡、村三级湾滩长联管,配备专职协管员,推行双月评选“最美与最脏”湾滩考核,上下联动共推湾(滩)生态环境综合管理。山海兼顾复生态。实施林相改造和生态防护林建设,生态化修复废弃矿山20多处、山体边坡4.4万平方米;建成近18公里的海洋生态廊道,阻断重点区域岩礁贝藻类生物的采集通道,杜绝过度开采破坏海洋生态系统行为;建设霓屿红树林生态湿地公园,一期成功种植红树林400余亩;投入9000多万元修复东岙、韭菜岙等沙滩、卵石滩9处10余万平方米,并在全国首创“蓝湾”指数,“蓝湾金沙”典型案例在央视《焦点访谈》正面报导,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展出。

三、实现价值提升,撬动“绿色经济”。

美丽环境唤醒沉睡资源,“黄沙”变“黄金”。沙滩岸线修复,改善了周边村居生态环境,唤醒沉寂的渔村,得到国际铁人三项等国内外赛事和节庆活动的纷纷青睐,吸引了大量游客,渔民在家门口赚起了钱。如东岙村,面积仅0.35平方公里,因沙滩修复,民宿发展到64家,渔家餐饮14家,涉旅人员占常住人口的40%;2018年接待游客达30万人,旅游综合收入约2亿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增长100%,村民年人均收入增长12%。“绿色乡愁”复兴古韵产业,“石屋”变“银屋”。良好的生态为古渔村带来发展机遇,海岛独具韵味的虎皮房承载了游子们深深的“绿色乡愁”,“外面越旧越好、里面越新越好、环境越美越好”“外面五千年、里面五星级”的生态化改造标准,吸引了众多有情怀的商家和游客,全区已修复开发49个古渔村、打造13个精品民宿村,现有民宿350家4600床位,“花田花地”等虎皮房精品民宿已一房难求。“生态增殖”催化全域旅游,碧海蓝天也是金山银山。创新民营经济参与生态建设新模式,设立“海岛振兴引导基金”,拓展绿色经济新业态;全员发动实施海岛振兴“五四竞赛”、花园洞头系列工程,以夯生态、优环境为基础,打造十条乡村振兴带,串起70个花园村庄,红色海霞、同心小镇、慢港鹿栖、渔韵三盘等美丽海岛群落,带动了洞头全域旅游全面发展。洞头的美丽实践在央视《新闻联播》播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碧海蓝天也是金山银山。洞头将不忘初心,牢记嘱托,立足海岛,进一步探索实践“破堤通海、退养还海、建设生态海堤和十里湿地”等创新举措,高质量建设海上花园,全力打造“两山”实践海岛样板。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