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浙江平阳从源头入手重拳治理水污染
时间:2016-08-11 15:7:0 浏览次数: 来源:温州政协 字号:[ ]

   

本报记者刘树国 晏利扬温州报道 “经过处理后从这里排出的水,COD含量和氨氮含量分别稳定在100毫克和25毫克以下,低于制革及毛皮加工工业水污染物国家排放标准。”在浙江平阳县水头镇和佳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县环保局总工邱殿星指着排放出口告诉记者。顺着邱总工手指的方向,只见几尾金鱼在出水口旁边的水池中游来游去。

对鳌江口国家监测断面水质进行的最新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其指标已经达到了水功能区Ⅲ类水指标。而曾几何时,这条浙江八大水系之一的重要河流,因为位于上游的水头镇制革业发展盛极一时而被污染为劣Ⅴ类水,是浙江八大水系中污染最严重的河流。2003年,水头制革基地污染案曾被列为全国十大环境违法典型案例,鳌江江口渡断面水质居浙江省末尾。

制革业是平阳的传统产业和曾经的支柱产业,最兴盛时,仅水头镇就有制革企业1000多家,猪皮革产量占全国1/4,被称为中国皮都。全县整个制革产业链年产值近80亿元,是全县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40万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但制革的前道工序环节不仅耗水量大,而且使用大量化学药剂,导致氨氮等水污染物排放量巨大。由于工艺落后,水处理设施跟不上,不仅水头镇和相关区域群众曾经很长时间内生活在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恶劣环境中,而且严重污染了鳌江水系,给下游地区环境安全造成威胁。

2003年开始,平阳县从源头入手,重拳治理制革污染,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先后实施了三轮治理行动。经过整治,平阳县制革企业数量由最多时的1290家减少到目前的12家,其中水头镇制革企业从1000多家减少到目前的8家。制革转鼓数量由3300多只减少到377只,水头基地的转鼓总数由524只减少到223只。同时全面淘汰铬鞣工序和开皮机生产,对排放污水进行深度达标治理,这些措施使污染物排放大幅消减,使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2013年,鳌江流域四个省控监测断面氨氮浓度均值比2012年全部明显下降,其中曾经在浙江评为最差的江口渡出境断面氨氮浓度均值为0.942毫克/升,比上年下降12.1%,被浙江省政府考核为优秀。而到2014年,这一指标又下降到0.682毫克/升,比2013年下降28.3%。从过去的劣Ⅴ类,到如今稳定达到Ⅲ类水功能区指标,2012~2015年四年间,鳌江口水质成功实现四连跳,同时水头制革基地溪流水环境和空气环境质量明显好转。“以前因为受不了水头镇环境脏、臭,在外乡工作的水头人都不愿意回来,有不少人还搬离了水头。现在大不一样了,搬走的人又陆续回来了。”家族世代居住在水头的平阳县环保局宣教中心主任林珺告诉记者。

记者在位于水头镇的和佳污水处理有限公司了解到,该公司由在完成第三轮整治后经过重组形成的八家制革企业合资组建。目前这八家企业均已进入在水头镇设立的皮革工业园。每家企业排放的污水均统一由和佳公司处理,处理费用根据每家企业排放的污水氨氮浓度而定,氨氮浓度越低,处理费用越少。因此,入园后的这八家企业都很重视清洁生产,纷纷和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尽量让自己企业排放污水的氨氮浓度不断下降。

在水头镇皮革产业园,记者采访了浙江宝瑞皮业有限公司周来杰。作为一个从事皮革行业20多年的过来人,他见证了水头制革业的兴盛变迁,痛感落后的生产工艺对当地环境曾经带来的严重损害。进园后他已经投入一亿多元用于现代厂房和环保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实行无铬鞣清洁化生产,通过国际BLC认证,而在政府的引导下,他和园区内的企业伙伴们正在延伸皮革全产业链,做成宠物用品、明胶等原材料,产品附加值明显提高。“以前年产值仅3000多万元,现在年产值可突破一亿元。”周来杰对记者说。

来源:中国环境报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