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厦门生态
时间:2010-10-18 11:3:0 浏览次数: 来源:市环保局 字号:[ ]

  

  “一城如花半倚石”、“万点青山拥海来”,说的就是海滨小城——厦门的风情万种。刚到厦门的第一天晚上,记者去市区筼筜湖畔西堤边上闲逛,对着湖光灯影,迎着沁馨晚风,身边一位行人感叹道:“厦门人真幸福!”
子非鱼,可知鱼之乐,因为可以观察可以感受,因为幸福会传染。厦门的美不是旅客只言片语的评说,而是普通百姓心里的幸福。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给厦门带来的不仅仅是漂亮的城市、舒适的环境,还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2006年,中共中央编译局把厦门市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总结为“厦门发展模式”,并制定出了我国首部“生态文明(城镇)指标体系”。近日,记者走进这座海上音乐之城,聆听了一堂生态文明课。
【第一节】
潮汐活水生态治湖
主讲:市民、筼筜湖管理中心及环保部门
时间:10月11日
地点:筼筜湖畔
10月11日,秋高气爽,筼筜湖畔的凤凰树并不孤寂,湖面或小憩或飞翔的白鹭,湖边或沉思或细语的垂钓者,形成了马路边隔离带外的另一幅风景。早年诗人郭小川来到厦门,惊艳之下发出这样的赞美:“鹭江唱歌唱亮了渔火,南海唱歌唱落了繁星”,其中渔火指的就是厦门美景之一的筼筜渔火。
“筼筜湖经历了貌美、毁容和整容的过程。”在湖边垂钓的林军路见证了这一过程。老林介绍,上个世纪70年代的围海造田使筼筜湖水域被大范围污染,湖水发黑变臭,湖区周边生态环境受到极为严重的破坏,“渔火”消失了,筼筜湖成了“厦门厅堂一只不雅的马桶”。人们闻湖色变,沿湖周边几乎没人居住。
1988年,厦门开始利用生态手段治理筼筜湖,修建污水处理厂和排洪泵站,沿湖截污排洪,修建纳潮导流渠,利用潮汐力将海水与湖水连通,使筼筜湖的死水变成活水,同时种植耐盐植物,利用生态手段改善水体,并在湖畔两边修建绿化隔离带,防止周围行道带来的二度污染,同时种植绿树供鹭鸟栖息。如今的筼筜湖已涅槃重生,成为都市新的文化核心地。
>>>记者聆听体会
治水最终治的是经济
一幅幅画面是筼筜湖水质变化的写实:每天湖边都有垂钓的人,他们身边的小桶里游弋着刚上钩的鱼虾。一个商业现象印证着筼筜湖整治后的效益:环筼筜湖,特别是能看到湖的商品房成为全市房地产市场最好的卖点。筼筜湖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筼筜湖的整治投入了近4亿元,但整治成功后,周围的房地产却增值了100多亿元。而水面上翩翩起舞的白鹭似乎告诉人们: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筼筜湖的发展是厦门生态发展的一个缩影,厦门获地方立法权后,陆续出台了近20部涉及生态的地方性法规,研发了我国首部“生态文明指标体系”,这使厦门在工业项目急剧增加的情况下,环境品质依然良好。据厦门市人大城建环资委傅子仪介绍,目前,厦门人均绿地面积26.13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43%,城市污水处理率84.71%,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多项环保指标在国内领先。
【第二节】
好得可以罐装出口的空气
主讲:市民、外来人员
时间:10月12日
地点:环岛路、白鹭洲、中山路、禾祥西路等
走在厦门著名的环岛路,四处碧海蓝天,涛声阵阵,绿意盎然,风光绮丽。
曾在广州、深圳等地工作生活,12年前定居厦门的出租车司机傅曲先生称:“如果称广州、深圳等地为大家闺秀,那么厦门就是小家碧玉,环境柔美,空气宜人。”
厦门的美不在于其名胜或古迹,那是留给旅客观看评说的,而真正让普通居民享用的,是那些无围墙无栅栏的公园,据介绍,目前全市共有100多个休闲公园向市民免费开放。走在厦禾路、中山路、禾祥西路和湖滨北路等繁华路段,除了人流如织外,另一个共同点就是全程绿树随行,地面整洁。
“我去过重庆山城,跟伦敦似的整天云蒸雾绕,出去一趟,尘满面,鬓微霜。蓝天白云是厦门的四时风景,海风习习更是这里的宜人气候。”在厦门思明区一家广告公司做媒介策划的李肃是浙江杭州人,三年前来厦门。
小李介绍,他在上海参加工作时不注意身体,患上了肺炎,虽经治疗,但只要一劳累,肺部就会有疼痛。“来厦门工作了两年多,旧疾没再犯过,和这里空气质量有很大的关系。”小李说,国庆时,几个朋友来到厦门旅游,他们多次发出感叹,说厦门的空气好得可以“罐装出口”。
>>>记者聆听体会
低碳除了空气还有生活方式
在市区的大街小巷5天未见一名沿街行乞者,而各色人等去坐公车,都是排队不拥挤。据悉,这是厦门从垃圾不落地、禁三轮车、禁摩托、禁烟花开始,一项一项推进的结果。
这也体现在不久前编制完成的《厦门市低碳城市总体规划纲要》里。未来几年,厦门将重点在占碳排放总量90%以上的三大领域——交通、建筑、生产,探索低碳发展模式。扩大原有三成市民公交出行的比例,保持住宅生活建筑排放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物流、中介等低碳服务业;培养动漫、科技服务、文化创新、金融业等低碳高产出的新兴产业。
【第三节】
快速公交挺起城市的脊梁
主讲:外来人员、市民、企业家、规划局
时间:10月13日
地点:BRT快速公交
一种交通形式的提升,意味着一座城市社会生活、都市功能、城区布局、建筑风格等形态的更新。这种更新往往促进城市理念上的历史性提升与嬗变。
厦门的BRT(快速公交系统)正是一个鲜活的实例。当这种新鲜的交通方式走入厦门人的生活时,人们在最短时间内体会到了它的便捷、舒适。厦门人曾担心BRT的建设破坏城市景观,带来噪音尾气,如今,不仅乘BRT观光已成为时尚,还可以听到不少市民的声音,他们希望自己的家离BRT更近些。在厦门海关工作的许明星就把毗邻BRT站点作为安居首先条件。
这个从泉州来厦门近10年的小许聊起厦门岛上公共交通时,一脸的幸福。他说,在北京,环环相隔,也许你用GPS系统定位也难弄清楚自己在城中的经纬度;在上海,十里洋场,人潮拥挤你再怎么努力都无法感觉到谁的真心。可是在厦门市区,鹭岛方圆点大,纵贯南北,横穿东西,一票到底,公交车只需1元,还是全程空调,而且整个岛内交通仅以小时计。如果你要赶时间,即使环岛打车也只需一张百元钞票。
别的城市无路可走,大都掘地三尺开挖地铁,黑暗不见天日。厦门则问天借空间,BRT高桥飞架,天堑变通途,公交提速,还能一路观光看风景。从上海来厦门出差的陈慧英颇有感触,离开厦门那天为了赶动车,坐了BRT,未料从酒店到火车站只花了五毛钱,用了十分钟左右,而前几天从火车站打车到住处却花了20多元,用了半个多小时。
“如今生活节奏很快,一个现代人,尤其是商务人士最缺的恐怕就是时间,如果哪个城市让人感觉交通耽误时间较多,下次肯定不想去了。不方便的城市,一定会落后。”
(来源:温州商报)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