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生态市建设工作简报2008年第14期(总第73期)
时间:2008-12-24 10:6:0 浏览次数: 来源:市环保局 字号:[ ]

  

温州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2008117

 

编者按:近年来,曹村镇党委、政府适时提出了生态立镇,工业强镇,旅游兴镇的发展思路,着眼于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大力推进生态城镇建设,重点扶持培养生态旅游业和生态农业,提升传统工业。生态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相继被命名为省级生态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探索出一条符合该镇实际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路子。现将曹村镇生态创建的做法、经验启示以及下一步措施建议刊载如下,供大家参考。

 

生态立镇 工业强镇 旅游兴镇

——瑞安市曹村镇生态创建的实践与思考

 

一、生态现状和主要成效

曹村镇地处瑞安市中西部,面积39.7平方公里,下辖18个行政村,人口2.65万人,曹村是半山区乡镇,三面环山,森林覆盖率达46.6%,林地总面积2.6万亩,水质、大气、声环境均符合一类标准或相应标准,自然生态环境良好,该镇于2002年通过温州市级生态镇验收,2005年通过省级生态镇验收,2006年通过国家环境优美乡镇验收。

二、主要做法

(一)、围绕生态城镇建设,实行建管并举,提升城镇品位。

曹村镇在发展定位上,紧紧围绕生态城镇建设这一主题,实行建管并举,着力提升城镇软硬件水平,经过五年多的创建,曹村镇环境美化,交通便利,街道整洁,城镇面貌有了明显改善,城镇品位得到了提升。由于人居环境的不断优化,群众生态环保意识大为增强,城镇整体开发价值得到增长,打响了生态人居品牌,逐步实现生态保护与城镇发展的良性互动。在宏观指导上,以规划为龙头,聘请清华大学专家进行生态调查、区划和规划设计工作,明确了生态功能区划、生态保护目标、任务和要求,编制完成《曹村生态镇建设规划报告书》,为建设生态镇提供了科学依据。在项目载体上,以实施生态创建和“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为抓手,深入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建成一批温州市级、浙江省级村庄整治合格村和生态村。镇政府按照“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突出重点、量力而行”的原则,多方筹集资金,重点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共投资2000万元用于排污管网、垃圾中转站、生态化粪池、集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生态公厕、生态公园、道路和水电等方面的建设,为生态镇创建打下了良好基础。在长效管理上,通过成立镇环卫所,组建清卫队伍,建立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小组,强化了基层管理力量。加强对工业污染点源的治理,加大森林、耕地和水源的保护力度。落实生活垃圾“门前三包”制度。组织力量,全面开展拆违改危和“三沿”环境整治工作,经常性地对乱搭乱建、乱设摊点、乱停乱放以及不规范的户外广告进行清理,确保城镇面貌整洁有序。

(二)、围绕生态产业培育,发挥特色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曹村镇风景秀丽,景色宜人,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为发展绿色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地党委政府着眼实际、因势利导,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以经济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一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和风景资源禀赋,重点开发梅龙溪风景区,使其成为集游览、度假、考古、民俗、采风为一体的盆景型风景名胜区,做强曹村旅游品牌,为当地产业转移奠定基础。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带,培育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积极推进农村合作三位一体建设,建成杨梅、西瓜、马蹄笋、毛豆等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引进推广名优蔬菜瓜果品种,推广优质米生产,发展稻田养殖技术,构建“农—林—牧”循环模式,有力推动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三是大力提升传统工业,按照“合理布局、总量控制、整合提升、限制淘汰”的原则,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加强新建项目的审核和环境影响评估,对高能耗、低效益、重污染的建设项目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从源头上控制工业污染。对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企业,以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为重点,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对污染严重、整治无望、经济效益差的企业坚决予以关停。

(三)、围绕生态文化建设,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素质。

曹村镇的生态文化建设,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素质为出发点,通过有线广播电视、宣传车、宣传单、横幅标语、墙报专栏等多种媒体,全力构建居民的生态道德观,营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氛围。并制订了镇民文明守则、镇容环境卫生、环境保护和环境噪音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以约束和引导群众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同时,探索创新公众参与机制,发挥老协、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桥梁作用,在镇中小学开展创建“绿色校园”活动,增设了环保课程,成立环保课外小组,组织环保志愿开展“绿色家园”活动,使广大群众成为生态建设的参与者、实践者和组织者。

三、经验启示

(一)、强领导,形成共识发动社会力量参与

建设生态镇是牵涉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曹村镇之所以能在建设中迎难而上,取得成绩,就在于紧紧依靠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各村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对于创建工作,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党委会议及全镇党员干部大会,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措施,并把创建生态镇列为镇党代会和人代会提出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各村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合力推进生态创建工作。广大群众在社会舆论的宣传发动下,充分认识创建生态镇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以主人翁的姿态广泛投身到创建工作中去。实践证明,创建工作纵有千难万难,但只要领导重视了,思想统一了,群众发动了就不难。

(二)、因地制宜,有机结合,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建设生态镇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创建中,曹村镇始终坚持实干实效的原则,使创建工作不流于形式,紧密结合实际,使生态镇建设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去。正是基于这一原则,曹村镇把保护生态环境和培育城镇生态资源优势结合起来,使保护生态、美化环境成为城镇建设的内在要求和首要任务;把保护环境与开发建设结合起来,提出了建设生态型特色经济乡镇的发展目标,使生态旅游业、生态农业成为重点培育产业;把提高人的生态意识与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提出了建设生态文化的理念,使生态道德教育不断深入。实践证明,只有把生态建设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去,把两者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建立长效保障机制,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一手抓保护,一手抓开发,走两者结合之路

建设生态城镇、保护生态环境是基础,促进可持续发展是目标。在创建过程中,曹村镇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实现保护与开发的合理配置、相互协调。经济社会发展都要以保护生态为前提,通过建设生态城镇、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业、改造传统工业来遏制生态破坏趋势。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素质,制定规章制度约束环境破坏行为。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环境整治力度,从而促进环境面貌的总体提升。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媒体对曹村生态镇的宣传效应,实施“借梯登高”战略,打响曹村生态品牌,以此扩大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的知名度。实践证明,不乱开发才是大开发,有开发的保护才是延续性的保护,只有把保护和开发结合起来,才能使生态镇建设走上良性循环。

四、措施建议

曹村镇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生态保护为主线,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还存在投入机制未配套、长效管理机制不完善以及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矛盾等问题。为了巩固成果抓住机遇再创优势,现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建议:

(一)、以加强城乡规划为先导。规划是发展的前提,是城镇发展的定位器,城镇的生态化首先是规划的生态化。生态城镇规划就是把生态理念贯穿于城镇规划设计的全过程,构建生态县城、生态集镇、生态新村、生态社区、生态小区体系,对城镇布局、结构、建筑、色调、雕塑、绿化小品等设施要用生态学来审视,使城镇平面、空间显现艺术性、生态性。由于小城镇规划相对于大城市要简单得多,因此也更有可能将城镇规划直接做成生态规划,而不是在城镇规划外另开炉灶,或者在城镇规划中提出以生态学为指导思想,在规划评审过程中请生态专家参加,城镇规划完全可以由以生态学者为主来完成,实现生态规划。

(二)、以培育特色产业为重点。产业是城镇的血液,产业旺、城镇兴、人民富,城市的发展必然要有强有力的产业支撑,生态城镇要重点发展生态产业,一是要突出农业产业化。要找准发展方向,培育和发展现代科技农业,推进产业化经营,结合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建设高效生态农业。二是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全力扶持二、三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商贸流通,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三)、以生态补偿机制为保障。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有助于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向以行政、经济、法律等综合手段转变,有助于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是财政转移支付,如通过加对生态地区的财转移支付,补偿该地区因保护生态环境而导致的财政减收,特别是因发展方式和发展机会受到一定限制而导致的收入减少。二是项目支持,包括对各种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项目、生态环境重点保护区域替代产业和替代能源发展项目,这种方式实际上也是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一种具体形式。三是征收生态环境补偿税(费)。通过建立生态环境税(费)制度,设立固定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资金渠道,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投入的规范化、社会化和市场化。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